16号线实行高峰特别调度+限流 6节车要等至少22个月
上视新闻透视记者日前采访了申通相关负责人及有关专家,16号线目前增能增编困难重重,而三节变六节约需等22月之久。
沿线网友纷纷通过微博、微信、市长信箱对此表示质疑。
对于16号线如此拥挤的原因,轨交管理方解释:由于没有预估到近年周边会有那么多导入人口,因此初期配的是3节的小型车。但研究三节编组扩编六节编组,周期会很长,由于制式不一样,其它线路列车也无法支援,而订购新车,至少要等22个月。
这样的情况曾经在上海地铁6号线身上发生过,当时给出的解释也如出一辙。对于这样的解释,长期关注16号线的博主“11号地铁南”日前发表博文提出质疑。
116号线规划时是旅游专线?
最早听到所谓“郊区旅游专线”的说法是16号线一期开通后申通官方微博称“该线路无明显早晚高峰,是典型的郊区旅游线路”。
而此前无论可行性报告、环评公示还是工程建设文档中都未说过16号线是一条“旅游专线”。目前16号线沿线确实有很多旅游景点,那么2号线周边也有南京路、科技馆、外滩、东方明珠等旅游景点,是不是也是“旅游专线”?作为一条按照6节A车设计的大容量快速轨交线,竟然被人称为“旅游专线”,是不是有些滑稽?
16号线采用120公里时速列车,是因为线路规划设计时,要求从临港新城到中心城区的交通时间要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只有采用120公里时速列车才会满足半小时连接龙阳路与滴水湖的设计指标。而快速列车也是城域快速线的特征之一,同样作为规划11号线最高速度也达到了100公里时速,那么11号线也是旅游线吗?
实际上16号线沿线三个市级大型居住区惠南民乐、航头大居和周康航四高基地等都在16号线开工前早已启动建设,相关规划更是早已出台。
即使不考虑大型居住区,16号线沿线的惠南、临港新城、航头、新场、周康等原南汇地区城镇一样人口众多。而临港新城规划的导入人口是百万级别,原南汇区政府所在的惠南也同样有30万~50万的规划导入人口。而周康地区也同样有30万左右的导入人口规划。
在任何一条地铁线路的规划设计阶段,申通公司都会是参与规划设计的主要成员,尤其是客流预测申通公司更是有很大发言权。
目前网上流传的一篇关于16号线客流预测的论文就是申通公司运营单位员工的署名。实际上,在11号线南段规划中究竟谁确定了三节编组的设定,只要查看当初的会议记录就可以查清楚,申通想把责任推给设计单位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实际上,16号线虽然目前采用三节编组,但站台设计、信号系统、轨道设计等是按照6节编组建设。也就是说,运营公司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客流高峰时采用六节编组。
而在16号线开通前,地铁方也通过新闻媒体发布了“分分钟三节变六节”的报道,来回应社会各界对16号线三节编组是否能满足高峰运输需要的担忧。
可惜的是,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分分钟三节变六节”,反而地铁方开始用“16号线欲增开班次、加挂车厢,则涉及信号系统、运营、安全测试、演练等一系列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的说法来解释。
16号线本来就规划有3、6节混跑的设计要求,工程建设、设备招标也都是按照支持6节编组列车的要求进行的,那么为什么现在一直未进行六节编组上线的演练测试?这个责任难道也要由设计规划部门承担?
这里可以举一个11号线的例子。11号线目前配车已经超过70列6节编组A型车,也就是有420节车厢。而同样是郊区新城联系中心城的轨交骨干线路,16号线目前正常上线的列车只有14列3节编组列车,也就是42节车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10倍的配车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