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网]台湾青年代表:不了解大陆,因教科书只讲1979年以前历史[图]
“我们的教科书里,对于1949年以后大陆的发展只有两节课,基本上只讲1979年以前的历史,很多台湾青年对中国大陆不了解,有很多误会。”
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第一届“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中山论坛”上,来自台湾的年轻独立时事评论人许陈品这样表示。
在他看来,随着两岸青年交流的深入,类似的情况正在努力被改变。7月1日,来参加中山论坛的24位港澳台青年结束了对上海的参访。7月2日,桃园市新兴高中、新北市丹凤中学与台南市崇明中学等三所台湾中学的学生又到达上海,一系列促进沪台两地民间交流的活动随着暑期的到来,正在进入高峰。
授课老师讲着1990年代到大陆的体验
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由民革上海市委会、上海交通大学和来自台湾的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中山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百余位青年代进行了交流,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大学的专家学者,有企业的高管人员,还有主播和医生。
|
第一届“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中山论坛”现场。 |
作为台湾青年的代表,许陈品在谈及两岸青年交流问题时坦言,许多台湾年轻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大陆。“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里,对于1949年以后大陆的发展只有两节课,60多年的历史100分钟就讲完了。”许陈品表示,在教科书关于这段历史的叙述中,大都只提及1949年到1979年历史,很少提及1979年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的情况,这就让许多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印象停留在前30年。
“高中上公民课,讲授基本的政治学、经济学原理,我问老师,大陆的两会是什么意思?人大政协又是怎么运转的,但是老师说他也不知道。”许陈品表示,台湾人对欧美国家很了解,对大陆很陌生,这也是他后来求学时决定投入大陆研究的初衷。
后来,在台湾政治大学念书的许陈品为大陆交换生做志愿者,一起旁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课程。授课的老师曾经是一位台湾记者,上世纪90年代被派驻大陆,而他对大陆的很多体验都来自那个时期。在授课时,老师提到在大陆搭卧铺火车,用着破旧的枕头棉被,空间非常狭窄,隔壁的人一伸懒腰就碰到他。“我到过大陆15个城市旅游,于是我就问老师,你是什么时候去的大陆,他说是1990年代,很多过时的、错误的讯息就是这样被传递给没有来过大陆的学生。”许陈品表示,再加上现在大陆和台湾年轻人使用的网络社交工具也完全不一样,因此互相之间缺少好的沟通渠道。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程崇庆表示,希望借助“青年中山论坛”这一平台,拓宽两岸青年合作交流渠道,创新符合青年人志趣的交流内容和形式,使交流更富活力与成效。
共同创新新业成为新的交流渠道
而在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革上海市委会主委高小玫看来,在新的历史时期,两岸青年可以进行更多的民间交往,建立更多的联系和交流,寻找共同创新创业、共同发展的机会。
6月30日,2016年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全球华人青年创新活动就在上海举行,台湾亚洲大学参赛作品“基于服务导向之全向轮型影响伺候机器人”和台北大学参赛作品“我的专属代言人”分别荣获特别奖和一等奖。
|
来自台湾亚洲大学的同学们获得特别奖。 |
|
来自台北大学的同学们获得一等奖。 |
获得一等奖的台湾大学资讯工程学系三年级的邱虹瑜和宋晋德,都是第一次来大陆,发现这里有很多之前并不了解的东西。宋晋德表示,他对大陆盛兴的物联网很有兴趣,希望将来能对相关信息多一些了解。获得特别奖的是来自亚洲大学林浚德同学,他的母亲是上海人,父亲是最早到长三角创业的台商。林浚德表示,父亲从事建筑行业,近几年转型智慧产业。“我父亲赶上了在大陆的创业机遇期,大陆发展得很快,我们这一代如果没有创新思维的话,即使再努力也不一定成功。这样的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林浚德说。
沪台年轻人的民间交流已从大学阶段拓展到中学、甚至小学。7月2日,第十一届沪台中学生才艺交流活动也正式启动,从周一开始,桃园市新兴高中与上海新和中学,新北市丹凤中学与上海市大同中学,台南市崇明中学与上海格致中学将分别进行校际交流,2016台胞夏令营也将于7月9日开营,来自台湾的学生将对上海进行为期五天的参访,目的地包括东方明珠、朱家角、上海创业基地、四行仓库等等。
来源:澎湃新闻网 2016.07.03
原文: 台湾青年代表:不了解大陆,因教科书只讲1979年以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