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他们2018 | 陈孩未:情系讲台四十载 古稀之年不言休
遒劲有力的手在黑板上写下一串串公式,激情洋溢的男中音在教室里回响;一截又一截粉笔头摊开在讲台,白色粉笔灰将双手纹路勾勒得愈发清晰。3月20日下午,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第一教学楼,年逾古稀的陈孩未老师再次回到熟悉的讲台,带来本学期的第一场辅导讲座。
退休后,这位曾经打造过“疯狂星期六”义务辅导班的高数老师在学生中依然享有很高的声望。听一次陈孩未老师的高数课,被很多新一代东华学子列入大学时代的愿望清单。作为大学必修课,《高等数学》被许多学生视作一块难啃的骨头,让人头疼不已。但为何,陈老师的高数课却让大家抢着上?
“教学是我一生的兴趣”
陈孩未老师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系,老一辈复旦数学大师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激发了他对数学教育的兴趣。大学毕业后,陈老师一直从事高等数学教育工作直至退休。四十年间,陈老师的满头青丝变成了如今的两鬓斑白,教室里的学生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那洪亮的声音、笃定的神态以及教书育人的初心依然没变。
“教学是我一生的兴趣,教学的关键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实现教学相长”。谈到教学方法,陈老师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比其他人多了点经验。陈老师的课并不着急讲题,他往往会从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入手,将数学知识娓娓道来。这一次,他讲到了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去世,也讲到了著名经济学家纳什的博弈论,甚至还讲到了同窗好友是如何从一名数学系高材生变身为中文系教授的故事。看似并无关联的事物,在陈老师的循循善诱中都与数学产生了联系,书本上枯燥的极限、导数、微积分等“硬骨头”不再面目可憎。
陈孩未老师的高数课气氛轻松活跃,上课从不点名,他对学生说,“你们付我工资,我给你们打工,是我的老板,哪有老板被点名的道理”。他一站上讲台仿佛就有了无穷的能量,上课从不喝水也不休息,他希望以此来激励学生,“很多事情在没尝试以前,你可能无法想象,但其实你能够做到,比如坚持上4个小时高数课,哪怕你最后只记住了1个小时的内容那你也赚了”。陈老师还说,“我的课堂必须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学生在课堂上发出的笑声,“上课有笑声,说明学生听进去了。笑声也会与老师产生共振,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好”;另一种是学生的掌声,陈老师课后常对学生说,“你们应该为你们自己鼓掌,为你们把课坚持听完鼓掌”……陈老师这些激情澎湃的话语伴随着教室里的笑声与掌声,成了高数课堂里的奏鸣曲,入了耳也入了心。
“学生的需求就是我的责任”
说到陈孩未老师,不能不提到“疯狂星期六”。这项活动发端于东华大学原无锡校区,最初只是陈老师为学生个别答疑,后来慢慢变成了集体答疑。后来因为前来答疑的学生实在太多,干脆就变成了周末的义务辅导班。陈孩未老师分文不收,从早上八点一直讲到下午六点,教室里三层外三层聚满了求知若渴的学生,谓之“疯狂”毫不过分。
2004年,“疯狂星期六”跟随陈孩未老师来到了新建成的东华大学松江校区。那时的松江尚未开通地铁,对于家住宝山区的陈老师来说,路途虽然遥远,却风雨无阻。陈老师心中装着学生,就像父母心中装着孩子,“学生的需求就是我的责任,不能辜负他们的期待”。“疯狂星期六”在松江校区的“疯狂”程度有增无减,每个星期六可容纳300人的1101教室座无虚席甚至还要加座。有时白天8小时的辅导答疑还不够,陈老师干脆住进了学生宿舍答疑直到凌晨,碰到考试前夕还会在第二天再来一个“疯狂星期天”。“疯狂星期六”持续了十年,直到陈老师退休,也成了一代学生的集体记忆。
回想起那段“疯狂”的岁月,有学生在博客里写道,“一个白发矍铄的老人,一名充满活力与斗志的教授,一位整天都顾不上吃饭,连续八小时免费对大学生进行辅导的大学教师。声音永远那么洪亮,动作永远那么潇洒。他是讲台上的勇士,东华大学学生眼中的‘男神’”。
怀揣着对学生的责任感和对教学的热爱,退休后的陈孩未老师加入了东华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讲师团,用另一种身份继续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每年9月,数千名新生在陈老师的“大学高数第一课”中开启了高数学习之门,他生动精彩的讲解、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忘我的投入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每一名学生。“每个学生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我自己也有孩子,我希望能做他们刚进大学时候的引路人,尽一份责任”。许多学生在听了陈老师的讲座后,坚定了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高中时让我头痛的数学,如今却让我热血沸腾。”
在东华大学,在关工委讲师团,还有很多像陈孩未老师这样无私奉献的老教师,心系学生成才成长,言传身教引路导航,一生与讲台结缘,只要学生愿意听,他们就会一直讲下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春风化雨间,一代又一代东华学子从这些老师身上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奉献,向国家和社会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