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古桥甲天下 退休美术教师绘出桥乡之美
图片说明:谢金根和他创作的油画
“人上了桥,却不急于赶赴对岸,反而欣赏风景起来。原来是道路,却变成了看台,不但可以仰天俯水,纵览两岸,还可以看看停停,从容漫步。”这是诗人余光中笔下的古镇小桥流水风光。
而在上海青浦,就有这样一个“古桥甲天下”的金泽镇。近日,一组以金泽古镇各色古桥为主题的系列油画作品在网上热传。这组油画的创作者,是金泽小学的退休老师谢金根。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金泽人,他通过自己的视角、通俗易懂的笔调,还原水乡古桥的风貌,展现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
古桥画作承载童年记忆
金泽古镇坐落在青浦区最西南,离青浦城区22公里,距上海市中心66公里。镇内湖塘星罗棋布,小桥林立。因至今还完好保留了宋元明清的七座风格独特的古桥,素有“金泽古桥甲天下”一说。
其中,建于南宋咸淳三年、由紫石砌成的普济桥最具代表性,也是上海年代最古的石拱桥。迎祥桥是一座砖、木、石混砌的五孔石梁桥,位于古镇最南端,初建于元代。江南水乡最美的三孔石拱桥,金泽同样也有,那就是始建于明代的天皇阁桥。而这些古桥在谢金根的笔下,都化作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油画。
“说起水乡,大家都想到朱家角,其实金泽的桥乡风情丝毫不逊色。”在谢金根眼中,金泽的桥小巧精致,更适合于且行且看。
谢金根今年70多岁,是土生土长的金泽古镇下塘街人。画作中的古桥,是他年幼时每天都会重复无数遍路过的风景。“可以说,我是看着这些桥一点点变化,看着古镇一点点发展。融入了感情在画作中,所以才最真实。”
谢金根指着画中的一座石质桥说:“这是老林桥,在古镇最北边,建于元代。我亲眼看着这座桥多次翻修,时至今日,桥面青石还是十分光滑。”画作中,老林桥在夜色中静静地伫立,桥下有渔船穿梭,桥后还有一座看起来颇有年头的寺庙。不过,当记者来到老林桥前时,发现庙宇并不存在。“这是我创作时根据回忆添加进去的,所以整个画作系列其实叫回忆画。”谢金根说,在他年少时,金泽古镇几乎是一桥一庙的布局,但随着时代变迁,房屋的更迭,很多庙宇已被拆除。
谢金根指着已经印刷成宣传册的8张油画如数家珍,万安桥,放生桥……在他眼中,这些画记录了金泽镇的历史和人文风情的变化。“以前桥下的小船是我们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现在则供游览之用。”
每幅画要反复上色4次
在所有8幅桥乡作品中,谢金根最满意的是普济桥。“2000年第一次尝试创作,总共用了两个多星期,光素描初稿就画了不下7、8幅。”谢金根说。在选定以桥作为创作主元素后,他首先选择了最有代表性、年代最久远的普济桥。在谢金根眼中,紫石材质的桥身,在不同光影和水波的映照下,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一共画了7、8张不同角度的素描,从中选择了角度最好、光影最漂亮、人物层次最分明的一张,作为初稿。”
最难的工序这才刚开始。“油画最难的是上色,不同的层次需要用不同轻重的笔墨和颜色来画,不然看起来就是模模糊糊的一团。”谢金根解释说,虽然石桥看起来都是灰白色的,但其实最讲究的就是不同灰度和白色的调和,每次上色后,都需要等一天左右的时间,待颜料干透后,再第二次上色。反复4次后,画作终于完成。“这其中,还有几次是上色轻重没把握好,整幅画都废了,只能从头再来。”
有了第一次作画的经验后,后面7幅画更加得心应手。“总共8幅画,前前后后画了两年。”他说。
让谢金根没想到的是,自己原本只是想回忆家乡之美的“无心插柳”之画,却引起了不少民间绘画爱好者的共鸣。“大家都提出想学习,我就把8幅桥乡系列油画作品,捐赠给了镇文体中心,让大家都可以学习切磋。”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此之前,谢金根从未接触过油画这一领域。读书时,喜欢画画的他,选择了素描作为学习专业。
油画技巧是他后来自己揣摩的。为此,他买回了很多油画入门书籍,通过不断临摹其他大师作品,慢慢摸索出了点门道,然后选择了自己创作。
谢金根说,他已经开始创作新系列作品。“这次以家乡最纯朴的民风、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为素材,目前已经画了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