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垃圾里找到50亿元价值 交大回收技术“变废为宝”

19.01.2016  10:33

1月18日报道:东方网记者今天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该校化学化工学院王新灵教授研究团队的杨斌副教授经过5年艰苦的技术攻关,成功开发了国内第一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新型裂解回收技术和装备,已达到具有国际水平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碳纤维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黑色特种无机高分子纤维,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密度为钢的四分之一,比强度却是钢的十倍。因具有强度高、超轻、耐高温高压等特点,由碳纤维制成的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被喻为当今世界的“新材料之王”,始终是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多年来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资,用于制造航天飞船、飞机、通信卫星和尖端武器等据预测,全球废弃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至2020年可达5万吨,其中碳纤维2.5万吨以上,按平均价格200元/千克计算,价值约合人民币50亿元以上。每100千克航空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中,就有大约60~70千克的碳纤维,这些碳纤维仍然具有极高的再利用价值。    

虽然有极高的再利用价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阻碍重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回收是指通过溶解法或者热解法把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热固性基体树脂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从而将其中的高价值碳纤维分离出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新灵教授研究团队在上海市发改委“上海交通大学大型民机创新工程”项目资助下,于2010年前瞻性地由杨斌副教授负责开始从事以规模化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回收技术的研究开发。经过5年艰苦的技术攻关,针对裂解法固有的缺陷,创新性地提出了完善的解决方案,同时解决了工程放大中遇到的一系列关键问题,成功开发了国内第一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化的新型裂解回收技术和装备,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的年处理能力超过200吨。    

目前全球仅德国、日本和美国的三家公司拥有回收处理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的产业化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上海交通大学的回收技术具有废弃物处理前可保留大尺寸的特点,这样既免除了废弃物切割、粉碎的工序,更重要的是保持了再生碳纤维的足够长度、提高了碳纤维再利用的价值。该项技术得到的再生碳纤维的性能和单位能耗均达到了国际水平,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目前该项技术已被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增补到2015年《车用材料可再利用性和可回收利用性通用判定指南》行业规范,具有重要的产业应用前景。  

来源:东方网 2015.01.18    

原文: 垃圾里找到50亿元价值 交大回收技术“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