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10号线列车驾驶室接连拆除,发生了什么?
上海地铁10号线列车驾驶室接连拆除,发生了什么?
近日,上海地铁10号线列车驾驶室正接连拆除,以往封闭的区域正式对乘客开放。这里没有明显可见的驾驶操作设备,只有位于车头位置、覆着白色盖板的操作台。开放的空间,让不少市民争相“打卡”,一睹隧道内的景象。
不少市民来车头位置“打卡”。
作为国内首条全自动驾驶线路,10号线原本的设计便是驾驶室“隐藏”。考虑到当时市民的接受度,还是在车头位置开辟出了驾驶室区域。
10年来,随着在全自动无人驾驶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上海正形成属于自己的技术标准,为行业升级迭代输送经验。作为元老的10号线,也终于告别驾驶室,露出了“真容”。
做,还是不做?
前不久,上海地铁18号线一期南段、10号线二期开通初期运营。它们与将在2021年春节前开通的15号线以及在建14号线,都属于上海首批开通即实现最高等级全自动无人驾驶的线路,列车具备自动唤醒、自动发车、自动折返、自动安全防护以及远程控制等功能。
全自动无人驾驶是国内新建地铁线路的新趋势,这一点已毋庸置疑。鲜为人知的是,在建设之初,由于可能存在的管理风险、尚无统一标准等一系列因素,行业内对此曾诸多争论。
奚笑冬就有过不理解。作为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他的一项职责是采购列车。当接到任务,要将彼时在建14、15、18号线全部改成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时,他陷入了迷茫。“一来,本来预算是按照有人驾驶的标准,在没有更多投入的情况下去做更高级的系统,怎么实现?二来,有人驾驶已经走向成熟,为什么还要做这种结果未知的尝试?”
“作为城市交通的动脉,地铁线路一旦出现故障,对市民出行尤其是通勤的影响不容小觑。”业内人士指出,根据10号线运营数据,在设备可靠性上,全自动驾驶表现更好,在列车加速度、与屏蔽门联动等方面,也能达到更高的精度,实现更为平稳的运行。
全自动驾驶线路最终提上了日程。原本奚笑冬担心,长期合作的企业是否愿意接这个不太挣钱的生意。现实让他意外,“各家企业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慢慢地我理解了,因为这事关行业的发展与革新,大家乐于展示自己的能力,在新的领域里同台竞技。”
本文来源:东方网 作者:二三里资讯上海 责任编辑:姚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