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现最早“大学城” 在吴淞中学所处位置

01.12.2015  16:02

吴淞中学历史照片。(网络图)

  地处上海吴淞地区,有着90多年历史的吴淞中学,今天公布近日在整理校史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几件珍藏文档,显示学校所处位置乃上海最早的“大学城”,周边大学、专科学校林立,但却在日寇炮火中毁于一旦。学校还意外地在一张当年的毕业集体照中发现,马英九的岳母也曾在吴淞中学求过学。

  吴淞中学位于吴淞镇。据负责校史工作的潘仲彦老师介绍,在现存的校史资料中,明确显示出吴淞地区早年教育事业的蓬勃生机,堪称上海高等教育的摇篮。据相关资料记载,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吴淞就办有新式学塾和小学堂。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创办复旦大学的前身——“复旦公学”。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中国公学”在吴淞落成。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同济医工专门学校”(今同济大学前身)从上海市区迁至吴淞。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吴淞设“国立政治大学”,后又设“第四中山医学院”。陆续建立的还有水产、海军等专科学校。至此,吴淞地区成为早年上海高等学府的集中地。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七月成立吴淞区时,境内有大学3所、中学2所、小学9所。民国十九年时已有市立小学9所,私立小学2所;另有吴淞中学、中国公学附属中学、同济大学附中等3所中学及两所职校,还有同济大学、中国公学、中央大学医学院、商船专科学校、水产学校等5所大中专院校,形成了相当完整的教育体系,因此,吴淞也成为上海早期的首个“教育园区”。

  然而,吴淞“教育园区”却在抗日战争期间被侵华日军摧毁。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本侵略军向闸北发动进攻,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2月2日战火蔓延至吴淞。7日起吴淞争夺战激烈展开,日军在舰队和空军掩护下,企图一举占领吴淞,激战四天未能得逞。在日机轮番轰炸下,吴淞全镇大火,通宵燃烧。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吴淞地区居民大部分逃难外出,市镇十室九空。8月23日,日舰30余艘集中于吴淞口和张华浜江面,对吴淞开炮并在吴淞登陆。国军奋勇抵抗,与日寇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及至9月6日吴淞镇失陷。日军占领吴淞镇后,烧杀掳掠,境内几成焦土,校舍大多被毁。

  在吴淞中学众多的校史档案中,有一张1936届初中英文班的毕业合影照。在这届学生中有一位名叫乔鑫贞的女生。她于1918年生于上海,从吴淞中学毕业后曾在市立医院当过护士,1949年后去了香港。乔鑫贞的丈夫周兆溎生于1917年,曾入学吴淞商船学校,毕业后去了轮船招商局,以后又担任了远洋轮船长。据当年的同学回忆,乔鑫贞是典型的上海姑娘,性格活泼外向,善与交谈,正式场合时会穿花旗袍现身。周兆溎则对自己和对别人都很严肃,他曾说:“我什么人都不怕,只怕我太太。”1952年,夫妇俩在香港生了第三个孩子周美青。1977年周美青获纽约大学商法硕士学位后到哈佛选修日文,与同在哈佛攻读法律博士学位的马英九结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