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硕士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践基地召开后期建设工作会议[图]

21.01.2015  18:20

1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工程”硕士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践基地后期建设工作会议在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纳米中心”)103会议室召开,材料学院副院长王敏教授、“纳米中心”主任何丹农教授,实践基地相关导师代表、学生工作负责人,以及材料学院研究生教务、团委负责老师等出席会议。

该基地是2012年底由上海市教委批准建设,至今已经历两年多的建设期,将于今年年底接受上海市教委的验收评估。会上双方梳理总结了前期建设成效,并就基地后期的建设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王敏副院长充分肯定了基地从建设至今在学生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她指出,在后期应根据基地当初的建设目标并结合“上海市示范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方向,特别是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纳米中心”主任何丹农强调,基地不仅要在常规评估指标中争取优秀,更要展示出“亮点”,他将基地学生培养模式总结为“创新综合能力培养基地”模式。基地培养的学生在基地大量纵横向项目、良好的硬件设施、优秀的实践师资条件以及浓郁的企业氛围的支撑下进行全方位的锻炼,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综合能力。

会议中,双方梳理了后期建设任务,就学生科技竞赛、实践课程建设、实践教材建设、经费管理使用等方面的合作内容和分工达成了共识。

纳米中心从2010年开始与材料学院合作联合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心十分重视学生培养工作,为实习学生配备具有博士学位的企业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并为学生提供了丰厚的生活补助、优越的实验条件和广阔的交流空间。双方合作于2012年底成功申请了上海市专业学院研究生实践基地——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工程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地,作为我院部分本科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基地。建设以来至今,基地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9人,其中当前在读22人,毕业7人。在学生培养方面,基地培养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术论文发表质量、专利申请方面,还是在能力素质方面都位居材料学院前列。据统计,2013-2014年间,基地培养的学生以第一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最高的为6.7;申请专利30多项,其中,授权2项;多人次获得国家、学校、学院的各项奖学金及其他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