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科技创新的春天已经来到”

02.06.2016  13:25
  “没想到,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基层情况的了解如此之深,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如此之迫切。”刚参加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肖磊博士,一改以往的沉着冷静,语气中带着兴奋。
  
  肖磊是上海斯丹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首席科学家。他的科研之路比较特别,也比较有代表性——2009年,供职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所的肖磊及其同事重新编程了来自一头猪的耳朵和骨髓的细胞,培育出诱导多能干细胞。这项成果当时在全世界是第一例。同年,在没有任何可以产业化的项目之时,他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注册了一家公司,也就是现在的“斯丹赛”,开始学习运营公司和培养人才。2010年,肖磊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这一年他只有37岁。为了继续培育转基因猪,他去了浙江大学。2011年1月起任科技部“干细胞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去年,尽管国家政策允许教授在做科研的同时开办公司,他还是辞职了,只因感觉自己不可能同时做好两件事。
  
  肖磊率领团队在国内自主建立了CAR-T细胞治疗晚期白血病技术平台,过去一年,已在全国8家知名三甲医院血液科,对23例复发难治B淋巴细胞白血病人开展免费的临床研究,完全缓解率达87%。据悉,美国这一技术即将上市。不过,由于我国医疗技术临床研究和应用管理规定,对这一类新技术只有原则性规定,距离临床应用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管是在实验室从事基础研究,还是开公司转化科技成果,肖磊一直以来有一个困惑。管理部门有时管得太少太松,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有时又管得太多太死,导致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对于新医疗技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会组织专家研讨,界定这一新技术是否为“突破性疗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配合给予迅速推进。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并不会规定一个临床试验要做多少例病人,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做再多的样本也没有用。如果临床效果非常显著,例如从几乎100%的死亡率改进到了50%的存活率,30至50个病例就足够了,甚至还发生过临床试验效果太好被叫停,迅速通过审批以便让病人尽快受益的情况。所有的决策根据专家投票形成,而且公开可查,以便追溯责任。在欧盟,医药管理部门下设专门的先进疗法委员会,由委员会专家直接负责创新技术和创新药物的审批。相比之下,我国的科技管理灵活性不够,从而导致许多新技术没有一个好的发育土壤。
  
  让肖磊感到振奋的是,这次大会,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对于他的困惑和思考都有所涉及。习总书记提出,要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这一重要讲话对于肖磊来说,十分“解渴”。之前,“科技创新”讲得比较多,重在释放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而制度上的创新,才能让科技创新真正落地,有利于全社会创新文化氛围的形成。
  
  第一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科技大会,肖磊说在现场能够强烈感受到国家领导人对科技创新的迫切。习总书记说,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这种迫切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会议过程中,习总书记的讲话多次被掌声打断,正是因为说出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声。
  
  肖磊还谈道,又一个科技创新的春天已经来到。作为创新的生力军,科学家责无旁贷。尽管中国的科技创新在实施层面还有一些困难,但政府的决心如此之大,相信会逐一解决创新路上的各种问题。(记者 黄海华)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