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智慧】原创引领  开启“制度工程学”新领域

12.04.2017  23:03

      【编者按】百十年来,上海理工大学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和行业紧密相连,与历史和时代同频共振。在当今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争创一流的时代,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在人才强校主战略和科技核心竞争力提升战略的推动下,敢为人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多元化评价体系和科技创新人员分类考核体系等创新举措,进一步释放了人才科研创新活力。近年来学校科技成果稳步增长,科技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各项科技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在2016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校荣获7项奖励,获奖数量位居市属高校前列,这极大鼓舞了全校上下科研教师投身科研的热情和激情。从深海油气开采到先进装备制造,从服务民生的食品安全研究到原创制度工程学理论并广泛应用在国家地方重大工程项目中,上理人用一项项“顶天立地”的科研创新,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率先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破解难题,展现了上理智慧澎湃向前,勇争一流的气势。近期,新闻中心推出【上理智慧】专栏,对获奖教师及团队攀登科研高峰的事迹进行系列专题报道。

 

 

      日前,孙绍荣教授领衔科研团队完成的“基于结构计算的制度工程及在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应用”项目荣获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从1995年,孙绍荣教授撰写论文提出了制度工程学的原创观点,到2015年出版《制度工程学:孙氏图与五种基本制度结构》(科学出版社)和2016年的Five Institution Structures(Springer)专著,这场已经结出累累果实的科研长跑还在前行。跨学科的学术背景让孙绍荣教授对科研拥有更广阔的视角,而立足理工科背景做科研则让他的科研道路走出了“上理特色”,一句“没有原创就没有立足之地”,不仅展现了孙绍荣教授对科研创新的严格态度,更是他争创一流、勇攀科研高峰的最真实写照。

 

      科学长跑孕育独特“孙氏图”

      在工程设计中,人们广泛使用带有专业符号的设计图,比如建筑工程图、电路图、机械图等。在这些图的帮助下,设计过程直观、客观、科学、可观察性好。反之,在管理实践中应用广泛的制度设计,却没有一个用简洁符号表示的制度结构图,主要采用日常语言描述,人们仅凭直觉和经验导致难以观察多种因素,没有数学计算,对各种制度结构的效果和成本难以比较和取舍。这就是孙绍荣教授提出制度工程学之前,制度设计领域的状态。在孙绍荣教授看来,只有可观察的、可比较的才是科学的。“如果制度设计能够像工程设计一样,有图形、有制度部件的选择、有制度效果的计算与比较,那么才会有设计方案的优化,从而使制度设计走向可操作化与实用化,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科学方法作用。” 这套制度设计图的制图规则与符号系统,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发的。

      设计过程要克服的第一关就是把人们提出的五花八门的治理方案变成制度结构的“电路图”,孙绍荣教授尝试用各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制度的“部件”,用连接线把相关制度部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清晰而完整的制度结构图,使制度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变得一目了然。要克服的第二关就是要寻找万千变化中不变的规律。在管理实践当中,存在着大量的管理制度,许多不同领域的管理制度在实质上是同一类制度,但是想要看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各种管理制度的认识深入到其本质特征上,孙绍荣教授通过长期的工程管理实践积累,把现实中所有的管理制度结构归纳成为五种最基础的制度结构,“其它各种具体制度,多为从这五种基本制度结构变形或改进而来”孙绍荣教授介绍说。就这样一步一步,经过20多年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课题组终于修成“正果”,制定出了一套完善的制图规则与符号系统。为了便于识别同时也为了纪念,课题组将该其命名为“孙氏图”。“孙氏图”不仅是一个重要发现,也是一个创举,通过它可以使制度设计变得与工程设计一样简洁,并且实现了对管理制度的合理分类。

 

“孙氏图”类型之一,奖励与惩罚制度的基本型

 

      原创科研要耐得住寂寞

      1995年,孙绍荣教授在管理学重要刊物《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上发表了《管理机制设计理论》一文,第一次提出了制度工程学的基本思想。从一个科研想法到最终结出科研果实,这一路走来,孙绍荣教授在采访中用手做了台阶一级级升高的手势来比喻其中的不易。孙绍荣教授提出这个想法后,由于是一种原创思考,国内外都没有现成的理论研究,“当时相关的文献几乎没有,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徘徊了很久”。直到2002年,该研究第一次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获得经费支持后才开始了广泛调研。同时,利用当时上海市建设公共研发平台的契机,孙绍荣教授将自己的博士后送到相关单位工作了一年,一方面应用自己的制度工程学研究成果,另外也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孙绍荣教授团队在上海市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世博会服务的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孙绍荣教授曾被上海市的“东方网”以 “世博之星孙绍荣”为题专门报道过。此外,孙绍荣教授团队还负责了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的研究(上海市人才强市重大项目,被评为优秀项目)等。到目前为止,孙绍荣教授领衔的制度工程研究受到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其中两项被基金委评为优秀项目,他的科研项目成果被中国科学院上海文献检索中心评估为“国际先进水平”。2015年初,孙绍荣教授全身心投入,耗时两年多的《制度工程学:孙氏图与五种基本制度结构》终于成书。该书被科学出版社出版后立刻被国外出版社看中,世界出版巨头Springer经过严格评估之后免费出版了该书的英译本。“这种情况在国内非常少见,一般出版学术著作都是要由作者出钱或者申请专门的出版基金资助才行,可见国际上对原创性研究非常重视。”孙绍荣教授介绍说。

孙绍荣教授(图中前排右三)任复旦大学博士答辩委员会主席,图中右二为毛林根将军

 

      功夫不负有人心,二十年磨一剑的孙绍荣教授开辟的“制度工程学”在学界的影响力也日益提升。目前,孙绍荣教授被选举为中国运筹学会行为运筹分会的副理事长(另4位副理事长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和东南大学)。同时,《制度工程学》已经作为新课走入研究生课堂。上海市工程管理学会也把制度工程化设计方法作为重点推广内容。

      谈到科研体会,孙绍荣教授强调,做科研要坚持原创性,他说,“没有原创就没有立足之地” 。对于当前学界的一些现象,他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做科学研究的人不能长期沉溺于对国外理论研究的修正方式,同时也不能过分追逐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在浮躁的环境中,潜心研究的科研态度越显得重要,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奉献精神。同时做科研要充分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无论环境多么严苛,个人只要潜心研究一定会有发展空间的”,孙绍荣教授坚定地说。

 

孙绍荣教授专著《制度工程学:孙氏图与五种基本制度结构》中英文版

 

        在未来的几年里,孙教授将致力于将以规章制度为特点的传统的管理与现代化的设备技术紧密结合以提高管理效果的研究,即人机集成管理系统研究。孙教授告诉记者,当前对这种新的制度工程方法宣传的力度尚不够,因此尚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普遍应用,从而导致其应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还没有完全发挥。“就一种全新的理论与方法来说,20 余年的研究仍然不算长,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的完善与得到普遍应用。”孙教授希望,将来能够有更多的学者投身到这一研究领域。

 

新闻中心 王丹 采访报道

录音整理:新闻中心小记者  李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