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鉴毛辨毒 一厘米头发可辨别主人性别吸毒史

07.10.2014  09:47

  一厘米头发,微不足道,蕴含了多少讯息?到了法医毒物化学专家手里,这一厘米的头发,可以辨别出主人的性别、吸毒史、用药史……信息之丰富,甚至可凭此能将头发的主人从人海中寻获。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沈敏,便是个中专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她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便扎根这个看似冷僻的行业,最终成为国内司法鉴定毒物分析领域的领头人。

  “毛发具有非创伤性、易采集保存、目标物稳定、检出时限长、能反映摄药史。但由于毛发中毒物鉴定涉及样品采集方案、痕量分析技术、外污染控制、结果评价等关键问题,又是国际毒物学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理工科的专业背景塑造了沈敏严谨的性格,很少感性的表露,但话题只要涉及毛发,她会两眼发亮地娓娓道来。

   毛发不会说谎

  不久前,各大新闻头条都被台湾籍演员在京吸毒的案件占据。一个不常为人留意的细节是,当这名演员回到台湾后,当地执法人员首先要对他的毛发进行检验。

  既然在之前的尿检中,已经通过阳性结果断定了他的吸毒行为,那为何又要对他的毛发进行检验?原来尿检仅能检验当事人短时间内的用药情况,而毛发却能检验出几个月来的用药情况。

  当药物进入人体后,会随着人体的新陈代谢通过血液进入毛囊,并随着每月一厘米的速度和毛发一起向前稳定位移。洗发液、染发剂都不会轻易改变毛发所记录的信息。即便剃除所有头发,人体其他部位的毛发如胡须、腋毛等同样会忠实记录下主人摄入药物的行为。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吸毒人员数量逐渐增多,开始让沈敏关注这个领域的研究。她曾经手过一位女性杜冷丁滥用者,将其22厘米的长头发截断分析,显示了其一年内摄入杜冷丁的情况。发现其中一段头发没有摄入药物的表现。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原来这段时间她被送进了戒毒所。数据分析与实际情况全然吻合。“简直没有比毛发更不会说谎、更忠实的记录者了!”沈敏说。

   推进案件侦破

  有一起案件,沈敏记忆犹新。一名自称遭到迷奸的女性报案称,她在喝下嫌疑人给的饮料后,就丧失了意识,醒来时已是翌日。因为是经过几天迟疑之后才选择报案,女性受害人的血液和尿液已经检测不出任何有价值的数据。沈敏建议让这名女性受害人过一个月再来。一个月后,沈敏从受害人新长出的头发中截取了一段,将1厘米的头发分成5段,分析检测数据显示,案发当天受害人摄入的饮料中含有快速安眠药的成分。

  沈敏和她的团队创建了单次摄取精神活性物质后毛发中痕量目标物的鉴定技术。首次揭示了20余种精神活性物质单次摄药后在头发中的浓度—时间过程规律,建立了覆盖头发目标物峰值浓度的毛发采集方案,解决了麻醉抢劫、性犯罪案件以及医疗事故等所涉的单次摄药后缺乏生物检材证据的难题。其中氯胺酮、艾司唑仑、三唑仑等10余种精神活性物质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杂志首发,这个项目还荣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

   不惜以身试毒

  为了得到毒品在人体中的代谢情况数据,沈敏及她的同事们曾经以身试毒,在服用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后,让实验人员每隔两小时抽取血液检测并记录数据,寻找高峰浓度和每一阶段的数据变化,为科学研究提供真实的临床数据。

  如今,年届花甲的沈敏所长,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研究生的培养上,希望她的科研想法能在更多的方向开花结果。此时此刻,他们又向人类的“指甲”开始了无尽的探索……

欢迎关注腾讯大申网微信(微信号:dashenw)

  1.点击底部菜单“微信大赛”,参与“上海十大微信公众号”评选。

  2.回复我要看话剧《大人物》,有机会获得入场门票2张。

  3.2~14岁的儿童,上传公主服照,免费看“冰上迪士尼”,实现你的公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