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压力大小和职业有关 医生心理健康谁来干预

03.11.2016  14:33

  近日,申城某医院医生自杀身亡的消息令人惋惜,初步了解发现,死者生前疑似患有抑郁症。医人者,为什么有时难自医?

   压力来自双重因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林国珍指出,医务人员的压力来自双重因素,“从内因而言,日常工作压力、晋升压力、个人经历性格与家庭、社会的多重角色冲突都会让医生产生负担。从外因来看,医生的职业属性决定了其工作性质与环境在大多时间内要与负面性内容打交道,且因工作对象是人,患者家属的高期望值长期让医生处于责任与风险下。

  华山医院工会牵头的市医务工会重点课题《上海市三甲医院临床医务人员职业压力与倦怠状况及心理健康援助对策研究》显示,职业压力与其导致的职业倦怠困扰着大医院医生身心健康。76%的医生在情感衰竭方面存在中重度倦怠、78.8%在面对服务对象和环境时存在倦怠、54.2%认为欠缺个人成就感。

  这一问题并非中国医生独有:在欧美发达国家,与压力有关的精神失调已成为临床医务人员发展最快的职业病。有关调查发现,25%的医生会出现焦虑症或与压力有关的疾病。

  “其实我在门诊时,也接待过不少同行前来咨询,这一问题急需得到重视。”林国珍说道,“因为作为医务工作者,如果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都容易在医疗过程中感染患者情绪,甚至产生差错。

  医生,这一负面情绪多、压力大的群体,其心理健康干预的空白亟待填补。以抑郁症为例,很多患者的特点就是对外表现一切正常,“他们通常以意志力与自律性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示人,却在独处时崩溃、发泄。”林国珍表示,医生本人与医院都需要加强防治意识,将压力管理的预警系统构建起来。

   医生患病更具伪装性

  那么,本市现在是否有针对医务工作者的心理辅导及咨询渠道?上海市医务工会副主席何园说,目前,以换位思考医患关系,提升医生心理成长为导向的巴林特小组模式已在本市多家医院普遍推广。“巴林特是医院员工关爱计划(EAP)中的一种尝试。从2014年开始,我们对本市医院的工会等组织成员进行培训,并让他们把这一理念带回医院,在院内系统规范开展活动。

  她指出,EAP在企业中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对于医院,仍是一种初期探索。“近期我们召开了中国医院EAP高峰论坛,大家都达成了要做的共识,但具体如何做还需在评估后确定,希望可以逐渐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如小型医院可通过购买第三方心理辅导服务、大型医院可进行内部资源挖掘,医院间形成EAP联盟共享成果。

  “不过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医生群体有一个特殊性,他们作为有较强医学理论基础的患者,往往心理防线更高,伪装性也更强。”何园坦言,“要让他们愿意敞开心扉,就需要更大努力,这不仅是患者自身的事,也是医院、组织的事。”她建议,未来医院是否也可以在业务培训外开展心理讲座,帮助医生在职业晋升、职称评定等环节时预先学会面对失败、挫折,调试好心理,“尽早解决他们的困惑,而非‘鸵鸟式’回避压力,将情绪掩藏起来。

  除了组织提供的外部福利外,林国珍也对医生给出自我疏导建议,“如发现有失眠、胃口不佳、体重下降等异常情况时,就要选择适合的放松方式进行排解,同时寻求专业帮助进行及时治疗。心理问题不是问题,如何能解决好心理问题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