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改建,群众事群众说了算

28.05.2016  13:25

   宝山罗店政府牵头数十次群众座谈排摸,新洋房让千户村民都有了盼头

  住进新房半年多,71岁的罗店天平村村民申健兴还很兴奋。“320平方米的三层楼真宽敞,9间房6个卫生间,儿孙都能住进来!”本月底,申老伯所在的申家楼生产队33户村民新房都将建成。

  联排洋房黛瓦白墙带车位,绿树环绕,田头庄稼长势喜人——这也让罗店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其他1000多户村民有了盼头。

  20世纪80年代初,罗店农民群众率先响应市政府号召,将原有宅基地从“分散”变为“集中”,住进了墙隔墙、户挨户的“兵营式”小楼,一时成为“样板房”。硬是“”出的680多亩农村集体用地,复垦成为粮田,成为上海重要的粮食基地。

  30多年后,当年的“样板房”成了“危房”,房屋老化,一下雨就成“水帘洞”,处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天平、光明、束里桥、毛家弄村民,改造要求更是强烈。由于共用山墙、联排居住,牵一发而动全身,个体诉求千差万别,统一改造困难很大。

  “怎样能既守住集约用地成果又改善群众住房条件?”罗店镇党委书记徐荣森表示,“群众的事要由群众说了算。”经过数十次群众座谈和排摸,收集共性、个性诉求10余类,最后决定重点解决两大矛盾:消除危房和增加面积。鼓励村民以“”为单位,协商一致原地整排自行翻建。群众举手表决,选出天平村申家楼为先行试点,5名村民代表组成监理小组,制定《改造公约》。

  区镇两级政府则组建专门的工作团队,多次深入村宅讲解改造总体方案。在这过程中,根据群众意见,罗店镇还“”掉了百姓不满意的设计单位,重新聘请更贴近农民实际需求的设计院,让群众对“自己的房子”出谋划策。经过5次协商讨论,数易其稿,最终形成村民现在比较认同的方案。

  不过,也有个别村民持保留意见。即便是政府出资建公共配套设施,每户还是要拿出30万元改造费用,这个数字,毕竟不是每家都能承受。天平村村民委员会主任严云龙坦言:“必须使群众得到的实惠最优化,要降低翻建成本,也要确保未来收益。”天平村寻求与企业合作,将改造后的屋面使用太阳能发电材料,还计划引进优质企业对房屋统一装修,作为度假客房出租,帮助群众增加收入。

  最近,率先入住的村民正在制定《村民自治管理公约》,通过明令禁止毁绿种菜、违法搭建等,实行社区化管理,维护好新农村的样板房。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