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深海过程演变”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专题研讨举行

07.01.2015  20:45

          近日,“南海深海过程演变”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专题“Marginal Sea Tectonic, Volcanic,and Oceanic Processes: Ocean Drilling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Recent Investigations”在美国旧金山Moscone会议中心举办。专题包括一个口头报告专场和一个展板报告专场,由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林间研究员、我校李春峰教授、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Anthony Koppers教授、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Kelsie Dadd副教授担任召集人。 

          本专题旨在围绕南海第二次大洋钻探计划—IODP349航次最新研究成果,对边缘海构造演化,火山活动以及南海形成过程等研究进展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专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参与,同时还带动了新一批的研究力量参与南海相关的学术研究及报告。波士顿大学的Richard Murray教授、德克萨斯大学的Kirk McIntosh研究员、法国的Manuel Pubellier研究员、德国的Dieter Franke研究员分别作了会议邀请报告。林间研究员,Anthony Koppers教授等多位专家先后介绍了IODP 349航次的研究进展,其中Koppers教授详细汇报了关于南海洋壳玄武岩的首个40Ar/39Ar 的定年结果。会议内容还涉及南海首次深拖磁异常研究成果、南海从张裂到海底扩张的动力学、构造沉降、地震地层学、深海沉积、海底火山过程等本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和前沿工作,反映了未来发展方向,达到了非常好的学术交流目的。

          “南海深海过程演变”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2011-2018,总经费1.9亿元)于2010年正式立项,是我国海洋领域第一个大型基础研究计划,办公室设于同济大学,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任指导专家组组长。该计划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探测海盆,揭示南海的深海过程及其演变,再造边缘海的“生命史”,从而为边缘海的演变树立起系统研究的典范。“南海深海过程演变”此前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在AGU会议成功召集南海专题,此次南海专题也依托由同济大学领衔提出并共同主持、以我国为主导的IODP 349航次;此次南海专题的成功举办,表明南海已成为边缘海研究的国际热点,以“南海深海过程演变”为平台,通过成立“国际工作组”等方式协调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他国际研究力量积极参与,增强了我国在南海科学研究上的主导地位。
          美国地球物理协会年会(AGU)每年12月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召开。会议包括生物地球科学、冻土层、教育和人类资源、大地测量、全球环境变化、地磁和古地磁学、水文地质、地球与空间科学、地质灾害、浅层地球物理、海洋科学、行星科学、古海洋和古气候、大气物理、磁性地球物理、地球深部结构等主题,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专家学者超过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