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潮催生"一人经济" "买买买"缓解孤独

26.03.2016  11:14

  在中国,单身的成年人数量接近2亿,无论衣、食、住、行,娱乐、社交、“充电”、养老,从精品化小户型到单人家居用品、一人餐、单身游等,一条完整的“单身产业链”逐渐浮现

  调查显示,单身生活成本显然“更贵”,但对乐在其中的单身族来说,他们在乎的是自我感受。他们消费自主性高,极度要求便利。他们渴望独立而快乐的一个人时光,情愿把时间与金钱投资在自己的梦想或嗜好上。

  中国正快速成为单身人士的天下。国家民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单身的成年人数量接近2亿,占中国总人口的14.6%,较1990年6%的水平大幅上升。在发达的大城市里,单身族群具备两个重要特色:一是消费自主性高,二是极度要求便利。

  竖起“单身万岁”的大旗,能够独 自主宰支配自 己的生活,在独身情况下依然潇洒优雅~~~比起传统观念中的“被动单身者”,眼下的单身男女早就撕去了令人同情的标签,悄然形成独立又不失魅力的一个群体。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单身经济”爆发出强劲的市场驱动力。早在2001年,《经济学人》 上就出现了“单身女性经济”概念,“她们是广告业、出版业、娱乐业和媒体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独身而且收入不菲,她们是最理想的顾客。与其他阶层相比,她们更有花钱的激情和冲动,只要东西够时髦、够奇趣,她们就会一掷千金。

  如今,这一经济现象的性别差异已经淡去。调查显示,在法国,每三户人家就有一户是单身;德国柏林的独身人口达到54%;日本预测,到2030年,日本的终身未婚男性比例将增至30%,而女性则增至23%;而韩国也于不久前宣布进入“单身全盛时代”。

  同样,中国正快速成为单身人士的天下。国家民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单身的成年人数量接近2亿,占中国总人口的14.6%,较1990年6%的水平大幅上升,不过明显低于美国50.2%和英国51%的水平。由于中国人口的巨大规模,14.6%的单身人士几乎等于美国2/3的人口。

  不难发现,无论衣、食、住、行,娱乐、社交、“充电”、养老,从精品化小户型到单人家居用品、一人餐、单身游等,一条完整的“单身产业链”逐渐浮现。

   买买买”,成为孤独新解药

  用消费抵御孤独,即使这不是一颗万灵的解药,至少不能忽略“买买买”带来的经济效应。日本知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大约在15年前就提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出生率降低,单身独居将成为趋势,因此,企业应该及早意识并关注这一市场潜力,满足独居消费群体的需求。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单身男女支撑的“宅经济”规模约合1500亿元,除了网游动漫及其衍生品等“宅经济主力”,还包括为单身男女设计的创意产品和各类“单身服务”。2014年日本首次出现的“单人婚礼”服务,就因类似周末短途游、却比普通主题游更能留下人生体验而风靡。

  在东京街头的洗衣店,针对单身人群多居住单人公寓,壁橱狭小的特点,相继推出了衣物保管服务,顾客只要支付同洗衣等额的费用就可以享受最长7个月的保管服务,而且储存衣物的专用库房还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保证。东京一家店铺从今年4月开张,仅3个月就收到7.2万件衣物保管服务。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种单身男女“租个朋友”陪吃、陪逛、陪散步、给个拥抱的陪伴服务正兴起,各类陪伴服务网站,工作人员少则上百人,多则数十万人,年营业额高的可达千万美元,“拥抱员”时薪可达约600美元。对于中国电商每年火爆异常的“11′11”购物节,国外媒体是如此感叹的———“说好的中国经济减速呢? 我们见到了中国孤独的‘单身汪’(lonely hearts) 正在努力将中国经济拉回正轨。

  中国一项针对单身民众的调查就指出,现今的单身人群非常注重生活质量,崇尚高消费生活,调查对象中,不经认真考虑就购买奢侈品的占28.6%;每年有两次国内和境外度假的占38%。

  单身群体不容忽视,但如果论起购买力,单身女性确实是不能忽视的一股力量。女人天性爱美,一般都有善待自己的安排:定期美颜护肤、出入健身房、参与形形色色的进修班,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日经中文网2015年针对日本的一

  项调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单身女性花在餐饮和购买时装方面的钱是相同年纪的已婚女性的2.7倍。单身女性注重生活品质,因为独身且收入不菲,与其他人群相比,更热衷消费。有意思的是,在单身女性背后,往往还有着巨大的潜在付款群体,47.33%的男性表示,即使对方没有接受自己追求的意思,也愿意持续向对方示好。

   单身美食,一个人吃饭也精彩

  如果没看过“一人食”的视频,或许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原来一个人吃一餐饭,会是如此充满小清新范儿,又不失趣味的一件事情。在那些偏冷色调的镜头里,每个主角都是一个人面对砧板炉火,煎炒烹炸,“不孤独的食物美学”讲述的正是这个时代特有的独立生活方式,传递出“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的情怀。

  “反正是一个人吃,就随便凑合一下”的想法真是过时了。眼下,越来越多人不愿意委屈自己的胃,而选择独自外出就餐,于是“独食餐厅”开始顺势而动,将目光瞄准了这些“单身贵族”。

  在日本,很多餐厅为独自来觅食的食客们设计了一系列近乎极致的服务细节。就拿一家大热的连锁拉面店来说,进门可以用自动贩卖机点单,店内全部是用帘子隔开的一人座位,需要服务只要按铃就可,全程不会受到其他顾客的干扰,甚至不必说话就能吃完一顿面。

  在东京还有一家主打“抵抗孤独”的咖啡店,专门为单独进餐的顾客提供可爱的毛绒公仔陪吃,避

  免他们用餐时的尴尬和孤独感。这家咖啡店的主题得到漫画授权后,餐厅的食物、饮品和装修灵感都来自异想天开的漫画作品。自从这项“陪吃公仔”服务推出后,生意火得出人意料。

  事实上,眼下国内不少餐饮老板在新开餐厅的餐位设置上开始考虑“一人食”的需求,有些还自我标榜———单身食客愿意来就餐是“一家餐馆能收到的最佳好评”。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美食专家阿伦′艾伦说,单身食客餐厅受到市场欢迎,反映出社会观念的转变,“过去,如果一个人独自到一家上档次的馆子吃饭,往往会被周围人视为‘没朋友的失败者’。而现在,大多数人不会再对此感到奇怪。”他认为,观念转变背后,有其社会因素。“离婚率比以前高,人们结婚年龄也越来越晚。这导致餐饮市场上增加了大量单身消费者,而这一群体通常不吝追求高品质的食物和生活。

   乐享生活,单人家电走热

  单身经济正在逐渐影响家电市场,不少商家都针对单身人士推出新产品,微电锅、单杯咖啡机为首的单人小家电销售异军突起。

  在日本,消费能量巨大的单身群体中,更为突出的领跑者是女性单身者。近日,日本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适婚年龄的年轻男女们迟迟没有跨入婚姻这道门槛,而适婚年龄也一直往后延,从过去的25岁到30岁,再到现在的35岁,甚至出现了不婚族。这些人中又以高学历、

  高收入、高素质的都市白领居多。

  家居用品零售商“无印良品”2014年推出一套“小号”厨房用品,包括小号烤箱、小容量电饭煲、500毫升电水壶和榨汁机。如此设计摒弃了该品牌一直以“家庭”为消费主体的理念,开始将单身独居纳入其目标消费群。

  粗看一眼无印良品的电器,或许会感觉简约到有些冷淡。不过,如果仔细观察后,还是可以发现不少人性化的细节。比如,外观上纯白圆润的电饭煲,最大容量为0.54升,正适合单身的人。1.7毫米的厚度内胆可以保证受热均匀,内盖采用可拆卸式的设计便于洗刷。上端稍稍突起的部分原来是为了方便放置饭勺。贴心周到的设计成了产品最大的亮点。

  这股单人家电的风潮还刮到了中国台湾地区。据统计,2014年台湾的单身人口逼近千万,人口结构转变也影响了日常用品结构发展。近年来,台湾地区家电产品诉求不仅悄然从大家庭转为小家庭或个人化,更多消费者的观念也正从“便利实用”进化为“乐享生活”。去年开始,台湾地区市场上一度主要以家庭消费为主的面包机、微波炉不再风行,反而以微电锅、单杯咖啡机、三明治机为代表的单人小家电销售异军独起,统计显示,这类产品的主力消费者以20到25岁女性为主。

   投资有道,方能当上“贵族

  “单身汪”,还是“单身贵族”?或许差别就在于后者“善于花钱,也更擅长赚钱”。

  对于众多单身族来说,房地产无疑既是一大笔最大头的支出,但也是可以期待升值的投资。在单身经济的引领下,小户型的需求水涨船高,很多房地商开发出针对单身人士的小户型,主要面对单身的背包客。由于现今的很多单身人群对细节的追求劲头可以用“锱铢必较”来形容,市面上还涌现出不少精心布置设计后的单身公寓,让单身人士可以拎包入住。

  除了单身公寓、高素质的单身交友网站和俱乐部持续红火外,强调“生活保障”和“风险防范”概念的商业保险,以及以教育养老为核心的理财险种都开始打出了单身理财的旗号,还有专门为单身女性定制的远期理财计划等。

  在业内专家看来,作为单身人士,虽然可以享受单身生活的自由和随意,但不能以牺牲未来的质量为代价。由于单身者抵御风险的能力比一般的家庭差很多,还承载着无数的消费欲望,所以可以按照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财务实力,以及未来的打算为自己准备专项基金、防御性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