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窗口”让上海自贸区跨境引才大提速

05.10.2016  10:34

  入驻外高桥森兰地区的上海哈罗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前不久刚刚开学,330多名外籍老师和家属初来乍到就感受到了“自贸速度”:上海率先在自贸区试点外国人证件业务“单一窗口”,过去需要来回跑腿才能办好的居留许可、就业证、专家证,如今实现了“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次申请、一并办结”。这批踩着开学日时间节点的“老外们”,只用了不到一个半月,就顺利办完了所有入境证件。

   直击“办证难、手续烦、时间久”痛点

  改革的出发点其实是为了解决“痛点”。

  引进外国人才来华工作,需要新办就业证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如果按照原来的程序,办完整套手续基本需要四个月左右。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涉及不同部门,加上各窗口的运行机制、办证程序和办证所需资料信息不统一,大部分工序的链接都是“串联”的,每位申请人得准备多份资料,护照、签证还往往需要重复提交。这就意味着办事人员免不了来回“跑腿”折腾———反复前往多个窗口递交材料或者领证。

  为进一步优化国际人才服务环境,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外国专家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支持下,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保税区管理局和自贸区公安分局今年2月在自贸区出入境办证中心联合设立外国人证件业务“单一窗口”,将人社、外专、公安出入境三个部门的外国人证件业务办理“三窗合一”。

  上海自贸区公安分局局长杨烈毅介绍:“这一改革试点涵盖原来需要到不同部门办理的12类20余种业务,涉及工作类居留许可、外国人就业证、外国专家证以及证件换发、补发、延期、变更等,目的就是要‘直击’外国人办证常常面临的‘办证难、手续烦、时间久’的‘痛点’。

  说起一下子为30多名外籍人士办理各种证件,哈罗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人事部负责人曹星丹感慨颇深:“那么多人需要集中入境的问题,而且还全部是新办证件,我们非常担心材料准备或者是衔接上耽误时间,影响到开学日。”然而,她跑了一次“单一窗口”,担心立马就打消了,“我只来提交了一次材料,就很快接到通知:居留许可和专家证都办好了,整个过程全部走完也就一个半月。

  效率提升50%,行政改革释放红利

  证件办理种类较多,办理时限也各有不同,不同部门都有自己的工作流程和数据要求———支撑“单一窗口”便利的是多个政府部门协同合作再造流程的创新尝试。

  在公安的出入境接待大厅设立新的窗口后,人社局和公安的窗口人员共同办公。只要有申请者提交材料,根据事先规定的分工,不同部门各自负责审核材料,保持实时沟通。通过简化申办流程、减免申请材料、加强跨部门信息的集约运用,原来须分别向三个部门提供的诸如申请人护照、签证、就业许可等多项材料,现在无须重复提供,能通过人社和公安信息管理系统查询的也无须再额外提交。在材料齐全合规的情况下,申请人只须往返一次,就能全部办妥。

  如此一来,外国人证件业务“一窗式受理、一并予以发证”的办理新模式率先在上海自贸区搭建完成,对外国人办理居留许可、就业证、专家证实现了“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次申请、一并办结”———只要是自贸区内的企业,都可以在这个窗口申请办理。

  “通过物理距离的融合,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既有协同配合,又同时内部加压,各自把审批时间尽量压缩。”杨烈毅表示,“单一窗口”运行至今,在此办理的证件业务,时间基本可以缩短一半,办事效率提高近50%,目前已让260多人直接受益于“自贸速度”。

  窥一斑而见全豹,“看上去是窗口办事流程的再造,折射出的是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的大环境下,政府部门在理念乃至职能上的加速转变。”今年受邀对外国人证件业务“单一窗口”撰写案例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教授认为,这一举措方便了所有来上海自贸区工作的外国人,使自贸区引进跨国人才资源的渠道效率达到了国际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