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我心中的好老师”系列报道之五:不忘初心追本源 愿逐月华流照君——记外国语学院教师张滟
不忘初心追本源 愿逐月华流照君
——记外国语学院教师张滟
个人小传: 张滟,教授,2006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致公党党员。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生导师,校第六批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英汉修辞对比、话语及体裁分析,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以及其他局级、校级项目若干,迄今出版专著1本、权威、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教材若干。先后为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福罗里达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访问学者。代表奖项包括2010年上海海事大学科技成果奖、2012年刘浩清优秀教师一等奖; 2016年上海市“育才”奖。
不忘初心追本源
“我是理工思维、人文求索”,张滟老师一直这样描述自己的科研道路。从十几年前攻读博士学位、到一直以来的持续不辍的语言交际研究,张滟教授一直强调以严谨的方法论来规范、推动人文社科的研究。当时常被要求描述“语言学”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进行“语言学”研究,张滟教授总是说:“语言学不是学说、写某种语言,而是以科学的视角、模式和范式来最大程度地发现语言的机制,并普及出去,推广有效语言交流的有意识使用”。秉承这样的理念,她一直致力于求索英、汉语话语使用的机制以及对比研究,并在“问题”意识的驱动下努力把研究发现用于跨语言交际、特别是特定用途英语的实践和指导。张滟教授先后主持的关于“话语标记”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关于“话语-修辞”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关于“话语中实现有效互动”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都体现了她“以科学方法追求语言有效使用、跨语言有效实现本源”的理念。围绕这些科研项目,张滟教授近些年来分别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 《外语学刊》、《修辞学习》、《外语电化教学》等权威、或核心(CSSCI检索)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本源求索意在推动有效语言交流的初心”,张滟教授一直努力尝试把相关语言学科研究的发现推广至实际语言使用,通过理性研究与具体实践的结合来验证、并普及真正有效的语言交流和行为模式。张滟教授积极发挥其所长,2014年-2015年参与上海海事大学为国际海事组织(IMO)修订“海事英语”示范课程项目,该课程已获得“IMO人为因素、培训和值班分委会第二次会议(HTW 2)”通过。2016年8月至今,张滟教授,参与上海海事大学投标EU(欧盟)出资、IMO执行的“海事技术合作中心”承办项目。2016年12月,IMO宣布上海海事大学为“国际海事组织海事技术合作亚洲中心”(MTCC-ASIA)承办单位,2017年5月在上海海事大学举行了隆重的成立仪式。MTCC Asia是中国第一次得到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授权设立,也是亚洲唯一经其授权,并在其指导下开展国际海事技术应用推广、协调合作的国际化专业平台。张滟教授发挥其语言领域的相应才能,在项目投标、建设过程积极参与,推动了语言教学与研究与海事专业的紧密结合;在2017年5月15日MTCC-ASTA成立仪式及相关活动中,张滟教授担任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的陪同翻译;并在林基泽与上海市市长应勇的会见中,表现出色。
愿逐月华流照君
“初心求索本源的目的还在于为师、为事。对于语言交流机制的本源研究除了满足我自身的科学好奇心,更重要的,我还是一名大学教师,面对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抑或围绕学院的相关教学科研工作,我给自己的motto是:愿逐科学机制的月华,流照我爱的学生和工作”,张滟老师如是说。
她担任了英语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高级英语》《综合英语》《英语阅读》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平均每年本科授课课时超过了400学时。在科学语言教学理念和理论指导下,张滟教授设计了“基于‘语篇能力’培养的多媒体教学模型”,建立了以“语篇任务型语言教学”为教学模式的、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范式,以期从最大可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与其他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四、八级统考通过率连年为“优秀”。张滟教授在历年学生评教中皆为“优”,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的“学生评教”,位列于外国语学院第一;2007年度获得上海海事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2012年《英语阅读(三)》立项学校视频课程建设;2012年入选教师教学激励计划人选,并于201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考核;2014年度第二学期“学生评教”为100分,最近的一个学期,即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评教排名在开课部门排名比为0.2%。在学生中的“人气”来自于学生们对张滟老师教学理念、框架和范式的“服气”,因此本科生们和张滟老师特别“铁”:老师点名一些学生到办公室背课文,班长不用“拎”,同学们开开心心就去;同学们面临考研、还是出国、还是就业的选择,也总是约了张老师去聊一聊……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张滟教授更是把“研究问题”的意识贯穿其中。她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生开设了《认知语言学》《语篇分析》《语言类型学及翻译策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先进的语言理论之外,更加注意培养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研究能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研究生课程都达到了预定目标,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可,得到了很高的评价,2009年获得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部“优秀教学奖”、2014年立项上海海事大学案例库课程建设项目《语篇分析》。已经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分别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等国企、外企、以及相关高等院校、中学工作。连续两届硕士研究生获得外国语学院“文心论坛”一等奖、上海海事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2013级以来每一级硕士研究生都有获得研究生创新基金、国家、上海市奖学金。
在学院的科研教学行政工作中,同样需要“奉献”精神。张滟教授在2013年-2015年任期担任外国语学院分管科研和研究生教学方面的副院长职务。她协助院长明确外国语学院“基础+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实行“学术+实践”的发展路径,探索具有“海事”特色的、同时又秉承外国语学院的优良传统的科研工作管理体系、管理模式和发展路径。张滟教授积极推动并进行学术创新团队培养与管理,参与建设了“英汉对比与翻译”校级学术创新团队。在“语言研究即为语言实践服务”的理念指导下,她重视研究生、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推动和参与了外国语学院“海事语言及应用”博士点建设,以“研究生学术+实践”为框架的海事行业语言信息处理项目,包括为航运类学术期刊提供语言处理服务,接受中国航海学会等委托进行科技文献信息加工,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分别与中国航海学会、上海航交所、航运研究中心等单位建立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实践基地。其中外语学院接受 “中国航海学会”科研项目委托、进行 “航海行业相关专利”的大型翻译项目,2015年为外语学院获得35万科研经费,该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行业翻译项目获得“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点名表扬和宣传。
撰稿、摄影: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哈斯 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