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华山医院仅用24小时,准确抓出 潜藏体内1年多的致命“瞌睡虫”

07.09.2017  12:55

华山医院感染科卢清教授的门诊来了“昏睡不醒、行走困难2周”的老杨(化名)。仔细一问病史,复杂了,病程不仅仅2周啊,而且还是在非洲得的病!老杨去年在非洲加蓬务工时,曾被昆虫叮咬,之后出现皮疹、反复发热和头痛,当地医院按“伤寒”治疗,根本就没有什么好转。就这样拖到了今年的6月份,老杨感觉再也撑不住了,赶紧回国治病。但是辗转了多家医院,从疟疾到结核性脑膜炎都想到了,也都治疗了,老杨却越来越不行了。听从当地医生的指点,老杨的家属抱着最后的希望把老杨带到了华山医院感染科。

8月30日,老杨被收进了华山医院感染科的重症病房。感染科新成立的热带病与旅行医学团队在得到病人来自非洲的信息后,结合临床表现,立即想到了一个在中国非常少见,但在非洲一些国家却并不少见的虫媒传染病——非洲锥虫病。根据严谨的诊断演绎推理,徐斌医生立即采集老杨的相应体液标本,与检验科的“火眼金睛”顾剑飞老师取得了联系。不到半小时,顾老师就传回了好消息:你们的判断是对的!老杨的骨髓涂片中找到了足以确诊非洲锥虫病的布氏锥形虫!

但是明确诊断只是第一步,还需要治疗。治疗的药物在哪里?这种病只见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不仅华山医院没有治疗该病的药物,我国也没有常备的药物。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立即联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病原微生物系的程训佳教授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的周晓农教授。

华山锥虫病上海救治团队(HAT小组)连夜成立。31日一早,病例经寄生虫研究所的专家确诊。再与位于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被忽视热带病中心(NTD)的相关专家取得联系,由寄生虫研究所牵头,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北京办事处和华山医院感染科多方接入,召开了“国际疑难病例讨论”电话会议。病例立即得到了专家的确认,并且答应立即拨发药物。HAT小组立刻开始申报药物特批进口流程,以尽快取得药物救治患者。

24小时!从病人入院,到确诊,再到世卫组织拨发药物,仅仅用了24小时!这是华山速度,也是上海速度。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增多,出国归来人员也带回来很多国内罕见的感染病。连续6年在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位列第一的华山医院感染科由张文宏主任牵头,在原有热带病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热带病与旅行医学的亚专业组,并且开设了“旅行与发热”专病门诊,吸引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相应患者前来就诊咨询。华山医院感染科作为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正为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人类非洲锥虫病(Human African  Trypanosomiasis,HAT)也称为睡眠病,是一种由锥虫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仅流行于非洲。舌蝇叮咬锥虫病患者后,锥虫会进入蝇胃,成为感染性锥虫。带有感染性锥虫的舌蝇再去叮咬正常人,正常人也随即被感染。病人早期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全身淋巴结炎,晚期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有严重头痛、反应迟钝、嗜睡,以至昏迷死亡。

据最新消息,特效治疗药物Eflornithine(中文名依氟鸟氨酸)和Nifurtimox(中文名硝呋替莫)9月1日3:21(日内瓦时间8月31日21:21)登上了日内瓦直飞北京的航班;12:59得到WHO总部通知,特效药到达北京;9月2日1:45特效药到达上海虹桥机场T2航站楼,王新宇医生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药物;7:00药物到达华山医院感染科重症病房,缓缓滴入老杨的静脉。

所有人都期待老杨早日从昏睡中清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