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人量子化学家潘毓刚:通过教育实现社会公平
31.12.2014 01:36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侨务办
“很多聪明有才智的人由于经济原因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让他们未来的发展受到限制,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教育是很重要途径。”14日,世界著名量子化学家潘毓刚在梅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潘毓刚,美籍华人,1935年生,祖籍广东梅县,1947年随家人迁往台湾,1959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74年任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他创立了先进的计算弗兰克—康登因子的渐进方法,并最早把李氏群论用在量子化学领域。
潘毓刚同时也是知名的华侨领袖,是美国华人协会第四届会长,海外杰出华人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聘请的首批10位华人科学家之一。多年来他一直关心支持中国的教育事业,被聘为兰州大学、吉林大学、汕头大学、嘉应学院,等国内3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名誉或客座教授。
潘毓刚的童年是在家乡梅县度过的,当时正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战乱让民不聊生。潘毓刚的祖父潘祥初是华侨富商,潘家的生活条件稍微好一些,潘毓刚在家乡接受了完整的基础教育。而这段生活也给了潘毓刚很深的感触,他回忆说,“看到很多同龄的孩子不但忍饥挨饿还不能去学校上学,我就想中国人什么时候可以不再‘挨打'、挨饿,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带着这样的想法,潘毓刚一直关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1977年,已是美国知名科学家的潘毓刚再次踏上家乡梅州的土地,并开始义务为中国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讲学。不久后的1980年,根据邓小平的指示,中国科学院聘请了首批海外华人及大陆各学科顶级科学家10人为中科院名誉教授,潘毓刚位列其中。
2002年退休后,潘毓刚更频繁的到大陆各地讲学,而他选择的学校很多都在偏远和贫困地区。“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有效地利用我的身份更好地帮助弱势群体,也希望通过教育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潘毓刚说。(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侨务办
31.12.2014 01:36
市司法局首次在全市范围统一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活动
为贯彻落实《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司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