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抵达巴拿马160周年 社会地位随中国影响力提高

25.08.2014  16:46

  2014年对巴拿马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该国赖以生存的巴拿马运河刚刚迎来通航百年的历史时刻。2014年对在巴拿马生活的华人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今年正是历史上记载的首批华人抵达巴拿马160年的重要节点。100多年来,巴拿马运河见证着华人社会地位的变迁,也见证着中国与巴拿马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巴拿马运河之上横跨着一座连接南北美大陆的“美洲大桥”,在大桥的一侧座落着一座“中巴公园”,这是2004年中国同巴拿马两国政府为了纪念首批华人抵达巴拿马150周年而建造的。巴拿马著名华裔作家谭坚先生致力于研究巴拿马华人的历史,他讲述了1854年首批华人抵达巴拿马的相关情况。

  “华人在巴拿马移民的正式历史开始于1854年3月30日。在那天,‘海巫号’船载着705名华工抵达巴拿马,开始修建从科隆到巴拿马城的铁路。他们留在了今天的甘博阿地区,营地被称为‘华人营’。

  在法国人的主导下,巴拿马运河于1880年开凿,先后20年间有数千名参与过修建铁路的华人劳工又参与到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有数百人因感染疾病而丧生。在经历失败之后,美国于1904年接管过运河的修建权,并于1914年正式实现了通航。不过由于当时美国采取的排华政策,在官方资料中并不承认华工参与了运河的修建。

  华人在巴拿马的悲惨经历还远不止这些。1941年,时任总统阿里亚斯以“种族净化”为由,严格限制华人入境,并下令非巴拿马人无权拥有任何产业。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一系列的排华措施导致大量华人改名换姓,甚至逃往其他国家。如今,首批华人抵达巴拿马迎来了160周年。

  据不完全统计,巴拿马的华人和华裔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20多万,华人和华裔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巴拿马贸易发展办事处代表王卫华介绍说:“现在华人在这儿经济政治地位都很强了,有一些也是大企业家了,有很多华裔都已经融入了当地的主流社会。巴拿马历史上也出现过华人的部长、国会的副主席、主席,现在的最高法院院长就是华裔,所以他们在这儿的地位和作用还是很大的。

  在巴拿马运河百年庆典的仪式现场,记者结识了巴拿马运河管理局负责技术事务的执行副总裁黄华彦先生,他是在管理局中任职最高的华人,获得很多人的尊重。“我负责运河所有的技术方面事务,包括微波、光纤、电话中心、施工安全,这些都是由我负责。除此之外,运河所有的控制系统也在我的管辖范围内。

  1987年来到巴拿马的巫俊辉先生现任巴拿马大学国际合作与技术协助司中文事务国际联络干事,他自称是近二十年来华人社会地位变化的最好的见证者。“经过了二十几年来,我们也看到了巴拿马政府对我们的华人(态度的转变)、特别是1996年我们中国政府在这里设了办事处后,我们的社会地位提高了。

  10年前,巴拿马政府也把每年的3月30日设为华人节,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另外一个很关键的是,这几年我们国家政府每年都派一些艺术团在这里进行文化交流,让他们巴拿马人也看到我们中国的文化艺术是那么丰富,对我们的形象地位是很重要的一关。”

  虽然中国并未与巴拿马建交,但一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运河还是将两国的经贸紧紧联系在一起。近些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依托运河,中巴两国贸易发展很快,亚洲和美洲之间的贸易关系也继而得到了推动。中国巴拿马贸易发展办事处代表王卫华介绍说:“两国经贸关系跟运河也有着密切关系,中国是科隆自由贸易区的第一大商品的来源国,自由区里70%以上的商品都是从中国来的,然后再转到其他国家。科隆自贸区是靠运河把货物运来,咱们的船把中国的产品运到美东地区都必须要过这条运河。

  据统计,每年从巴拿马运河上通过的中国船只都至少达到500多艘,其中船只通航最多的中远巴拿马海运公司已经成为了运河的第三大企业用户。公司副总经理彭守民称,巴拿马运河的存在使得从亚洲到美国东部的海上航运更加便利。

  “中远巴拿马公司是1995年成立的,去年的过河量是423条船,我们GME航线挂靠的是休斯敦,其他的都挂靠的是纽约、诺福克、波士顿,都是美东的港口。应该说巴拿马运河的存在缩短了从亚洲到美东的航程。

  目前巴拿马运河的扩建工程正在紧张进行,扩建后的运河通航能力将大大提高。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副局长贝尼特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了运河扩建对中国的重要性。“通过这条运河,中国制造的工业制成品的可以迅速的抵达目的地;而同时,从世界各地输往中国的原材料也会通过运河进行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如今,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拿马运河迎来了通航百年的历史时刻,这条为巴拿马经济和全球海上航运做出突出贡献的“世界桥梁”正焕发着新的活力,而中国的影响力也还在继续。(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