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华东师大2019年度人文社科类重大项目立项盘点

30.12.2019  18:31

  目前,人文社科类全国公开招标的重大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国教科重大项目、全国艺科重大项目以及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19年度,我校共获得15项人文社科类重大项目立项,立项总数与北京大学并列全国第一。其中,我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项,全国教科重大项目2项,全国艺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项。立项课题主要分布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宗教学、中国文学、语言学、社会学、生态学、教育学等学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中国重建”,首席专家付长珍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英文版)主任编辑,主要研究专长为中国伦理学、比较伦理学。本课题立足于现代性的理论视野和当代实践,以中国独特的文明范型为资源,考察近现代以来伦理学话语和知识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智慧与德性为理论标识,建构一套既体现中国智慧、反映中国精神,又具有世界影响力和解释力的当代中国伦理学知识体系。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维制度联动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首席专家叶超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专长为城乡关系与城镇化。本课题将系统梳理中国城乡发展的多重制度及其关联,着重探讨不同尺度区域城乡融合的制度障碍,分析城乡要素流动及其对制度的影响,总结城乡融合试验区的制度革新路径和模式,提炼新时代促进城乡融合的制度联动机制,形成政策建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区域创新网络建设路径研究”,首席专家杜德斌研究员,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球科学学部副主任,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教育部高校软科学研究基地创新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专长为区域经济、经济地理。本课题以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合作,建构“一带一路”区域创新网络为目标,充分吸收协同创新、全球治理、演化经济地理学等理论知识,构建共治共享的“一带一路”区域创新网络理论体系;基于“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合作现状,探索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方式,设计“一带一路”区域创新网络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路径。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来中国政治学史研究”,首席专家王向民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主要研究专长为政治学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本课题在理论上将对“何为政治知识体系”“何为中国政治”“何为中国”三个命题带来新的阐释,建构出中国政治学的世界意义,并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学术话语体系层面做出智力贡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中国天主教汉籍校注整理及耶儒佛道对话研究”,首席专家张晓林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专长为中国天主教、宗教比较。本课题将对目前已出版但尚未校注整理的约500余种明清中国天主教汉籍进行点校处理,同时全面梳理和研究文献所记录的天主教与中国传统儒释道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对话或思想交流,特别聚焦于对话所反映的中西哲学、宗教、伦理、科技等方面的碰撞、相互排斥或互动与相互融通(吸收),以及对话在思想、观念层面的积淀。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诸子学通史”,首席专家方勇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主要研究专长为诸子学。本课题研究从先秦至清末关于先秦诸子的发展、流变、传播、接受的历史,以梳理两千年来诸子学发展演变的过程为手段,以探索和归纳诸子学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为目的,将先秦至清末学者所取得的各方面诸子学成果加以咀嚼、融通,形成一部能够反映整个诸子学发展全貌和演变规律的通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杂剧古今演变史及历代杂剧文献汇释”,首席专家程华平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主要研究专长为古代戏曲史与戏曲理论。本课题将为杂剧研究提供到目前为止最为详备的文本文献,在此基础上,编写《杂剧编年叙录》,主要是对杂剧的文本内容、题材流变、版本、存佚情况、评价影响等加以梳理、评说,对杂剧文本、作家生平、经历、交游、科举、仕途、著述情况、历代评价、舞台演出与演员情况、传播与接受情况等加以系年,力图客观展示杂剧的发展历史与面貌特点,为当今戏曲创作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借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计算机识别商周金文研究”,首席专家臧克和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专长为汉字学、说文学、汉字数字化。本课题以“商周金文”的智能化识别为研究对象,将从商周金文大数据处理,智能识别技术两个重要的领域进行探索,其成功的经验,将会成为机器学习探索和智能化研究范式的创辟,从而推广到其他文字类型的智能识别,包括甲骨文、简帛文、石刻文等,以及少数民族表意文字、域外表意古文字识别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促进与反社会预防研究”,首席专家崔丽娟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专长为社会心理学。本课题以留守儿童社会适应问题为核心,旨在揭示当前阶段我国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现状与潜在亚型,澄清影响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保护与风险机制,探讨留守儿童由社会适应不良滑向反社会倾向的触发机制,最终基于研究上述机制及作用过程提出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促进及反社会预防的策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究”,首席专家顾小清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主任、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专长为教育技术学。本课题将从社会文化及生态、学习科学、技术创新等多重视角,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促进未来教育发展这一核心问题,重点回答“人才战略”“学习变革”“知识创造”“教师队伍”“教育重构”这五个焦点领域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在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权威和指导性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全国教科重大项目“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研究”,首席专家袁振国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主要研究专长为教育政策。本课题将从学理上厘清“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基本内涵、时代意义、理论旨趣、政策依据、指导思想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立德树人机制建设的话语体系;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决策、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建设和改革,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思路、观点、方法、具体措施、典型案例、成功经验等,特别是关键性、破题性的手段和措施。

  全国教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首席专家李政涛教授,现任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专长为教育基本理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本课题将在理解与厘清中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构成、内在逻辑、话语体系、历史演变和生成基础,为“教育理论体系”的“中国特色”“中国话语”走出去,提升“中国影响”服务。

  全国艺科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市场主体建设研究”,首席专家冯学钢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兼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主要研究专长为旅游产业经济与管理、旅游服务贸易。本课题通过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市场主体建设的系统考察,运用文化学、旅游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地理学、系统论的学术交叉及GIS、空间计量分析、计量经济学、扎根理论、文本分析、统计学等分析工具,深入研究中国以市场主体建设为中心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以及实现路径,推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达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传承、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大数据驱动下自然资源生态安全预测预警预案研究”,首席专家蔡永立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专长为生态风险评估、生态安全管理。本课题针对不同的自然资源类型和特点,集成运用不同来源的大数据,构建自然资源生态安全预测预警大数据模型,进行生态安全的预测分析和警情判断,从而建立新型的多维度的自然资源生态安全预警预案体系。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语言与国家认同关系研究”,首席专家胡范铸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专长为社会语言学、国家形象修辞学、政治传播等。本课题将依据“以语言政策推进国家认同”的基本目标,设计一系列新的方法,切实把握“语言和国家认同”的社会现状,分析“语言和国家认同”的作用机制,构拟一个基于“有效推进国家认同,进而推进国家和谐发展”目标的“语言政策决策树”,并就如何回应“语言和国家认同”中的现实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图文、来源|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   编辑| 彭佳   编审| 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