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合肥四姊妹”中的小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当地时间6月17日在美国逝世,享年102岁。
张充和1913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她是民国时代著名的“张家四姊妹”之一,系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张充和1949年随夫君、美国汉学家傅汉思赴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耕耘一生。她被誉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
合肥张家是近代史上的名门望族,四姊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分别嫁给了著名昆曲演员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和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四姊妹的传奇故事和集体记忆,既展示了二十世纪中国私人生活的真实面目和传统仕宦家庭的起落沉浮,也见证了古老中国在过去百年间的历史和命运。
“合肥四姊妹”已走进历史
“九如巷张家的四个女孩,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叶圣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这四姊妹,指的就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以及张充和。
而有幸娶了四姊妹中的二姐张允和的语言学家周有光说:“张家四姊妹的名气很大,不光在中国,在外国都有很大的影响。”
昨日,当张充和去世的消息传来,引发无数感叹。“作家韩晗”在其微博上称,“惊悉张充和先生仙逝。合肥四姊妹已经走进了历史,但其留下的风雅精神,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也最需要的文化遗产。”
张充和多部作品的出版方广西师大理想国也在微信公众号上感叹:“一曲微茫,古色今香。合肥四姊妹从此成历史。”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在朋友圈表示:“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充和先生仙去。最爱先生小楷,一派清穆之气。”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巴金、沈岳萌、沈从文、张兆和、张充和的五人合影旧照。他感叹道,“这张照片上所有的人都走了,他们在天堂中聚会了”。
张大千为她画画
张充和有着羡煞旁人的“朋友圈”。末代皇帝族兄溥侗常和她一起唱戏,章士钊赠诗把她比作东汉末年的蔡文姬,沈尹默要她学书法,闻一多生活拮据却主动刻图章相赠,张大千为张充和画过仕女图。张充和的相交师友,灿若星辰。她的名字,和沈从文、卞之琳、俞振飞等人相连,一同成为那个年代的传奇。
21岁那年,张充和以语文满分、数学不及格的成绩被北大破格录取。在北京大学国文系,张充和听过胡适讲文学史和哲学史,钱穆、俞平伯、闻一多都是她的老师。但张充和对学校之外的世界更感兴趣,北大旁边的清华,有位专业昆曲老师开课,她经常前往聆听。
抗战爆发后,张充和到重庆教育部礼乐馆工作,结交沈尹默、章士钊等名士,并师从沈尹默学习书法。沈尹默说她的字是“明人学写晋人书”,评价很高。书法是张充和一生的至爱,她曾说,自己不爱打扮,不喜欢金银珠宝,但笔墨纸砚一定要用最好的。
张充和是沈从文的一个知己。沈从文去世后,远在海外的张充和发来悼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寥寥十六个字,写尽了沈从文一生,后来这十六个字被铭刻在湘西沈从文的墓碑上。
卞之琳“苦恋”她为她写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但凡喜欢现代白话诗歌的人,都会读过卞之琳的这一名篇,而这首诗里的“你”,正是卞之琳苦恋了几十年的“女神”张充和。
在张充和的百岁口述史《天涯晚笛》中,采访人曾这样问她:“张先生,能谈谈卞之琳么?我知道卞之琳这段苦恋的故事很有名,可是一直不好意思问你……”
张充和朗声笑道:“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这可以说是一个‘无中生有的爱情故事’,说‘苦恋’都有点勉强。我完全没有跟他恋过,所以也谈不上苦和不苦。”
张充和回忆道:“认识很早了。卞之琳出北大的时候,我进北大,可我还没进北大的时候,在北大校园就见过他,后来又在沈从文家里碰见过。从那时候开始,他就一直给我写信。”
对于“卞之琳是否是一见钟情”这样的问题,张充和笑答:“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见钟情,至少是有点一厢情愿吧。”张充和还透露,卞之琳给她写过百封信,自己没有给他回过信,“那些信,我看过就丢了”。
在美国传播中国书法和昆曲
1949年,张充和随丈夫傅汉思赴美。傅汉思在耶鲁大学教中国诗词,张充和在该校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和昆曲,直至1985年退休。她曾长期担任美国昆曲学会顾问,组织演出,推广中国戏曲。
张充和在耶鲁艺术学院深得师生敬爱,被赞在中国古典艺术世界中达到了沈尹默所说的“无所不能”的造境。董桥谈到张充和时,自称“迷她的字迷了好多年”,而白先勇也赞她“琴曲书画,当今才女”。张充和百岁时,广西师大出版社曾推出一套张充和作品系列,分别是《天涯晚笛》、《曲人鸿爪》和《古色今香》,收录了张充和无意中留下的吉光片羽。
其实张充和做什么都是随兴而至,她曾经说过:“我写字、画画、唱昆曲、做诗、养花种草,都是玩玩,从来不想拿出来展览,给人家看。”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她的诗句,恰是她一生的写照。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