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重点提升科研层次和质量
“‘十三五’期间,我校科研将重点提升科研层次和质量,争取以一流科研支撑一流学科和大学建设”,校科研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十二五”期间,科研体量总体增长
“十二五”期间,我校科研体量总体保持增长。科研院这位负责人介绍,科研项目经费结构中,纵向项目经费超过横向项目经费。其中,新增牵头主持国家973项目(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3项,累计达到2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二五”共获批2055项,获得资助总经费11亿多,2015年集中申请获批400项,列全国高校第12位。
科研成果亮点颇多。“十二五”期间,学校主持和参与项目获得国家三大科技成果奖15项,教育部一等奖8项、上海市一等奖13项,其中“城市交通智能路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厌氧-微藻联合资源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新工艺”“生活垃圾能源化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及应用”“农村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体系与集成示范”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跨度桥梁结构和行车抗风安全的气动控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发明有效专利授权量截至2015年底达1825项,全国高校排名18位。学科领域顶尖期刊发表论文增多,如《Nature》发表我国海洋地质学界首篇第一作者论文、《ReviewsofModernPhysics》创刊以来第三篇以中国大陆学术机构为第一通讯作者单位的论文等。截至“十二五”末,学校申请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18人,教育部和上海市各类人才计划476人次(以上数据不含引进)。
科研基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5年通过评审答辩,将由我校牵头立项建设;2014年,“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国家认定。“十二五”期间,学校启动了土木、海洋、环境、城规、交通、信息、物理等7个学科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培育,其中“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已经获得教育部立项认定。
(我校提供技术支撑的长沙低速磁浮列车)
周怀阳、李保文的研究站在世界前沿
周怀阳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完成的研究成果《支撑马里安隆起亏损地幔的薄洋壳证据》作为主题论文在2013年2月14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正式发表。他带领的中国团队在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的马里安隆起(MarionRise)上,通过采样研究发现,1.8亿年前或更早,南极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时发生了大规模火山作用,1400摄氏度的高温将地幔上层岩石中的铁等较重的易熔元素熔融带出地表,留下镁等不易熔融的元素,这部分亏损地幔密度低、分量轻,在力场均衡作用下“起壳”而抬升,最终产生隆起。这被周怀阳和亨利·迪克称之为“成分成因”理论,它的提出意味着“热成因”理论不再是地球板块边界隆起的唯一解答,甚至可能不再是最主要的原因。“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深海硬岩石研究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是中国在大洋岩石圈研究上头一回出彩。”汪品先院士说,“中国从1990年开始在国际海域进行资源勘探,这次能在基础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对于中国的大洋事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对于同济大学的海洋学科建设来说,也将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和《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媒体以《同济教授挑战“地幔羽”假说》为题纷纷对此作了报道。
以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同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声子学与热能科学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物理系教授李保文为通讯作者,同济大学物理系研究员李念北为第一作者的一篇题为“Colloquium:Phononics:Manipulatingheatflowwithelectronicanalogsandbeyond”(《声子学:基于声子的热调控和热信息处理等》)的论文,在国际公认物理学界最高水平评论类刊物“ReviewsofModernPhysics”(《现代物理评论》,季刊)2012年第三期上发表。这篇文章描述的“声子学”是物理学前沿的一个新兴领域,也就是用声子来进行热调控和热信息处理等。用来实现这些功能的热功能超结构器件主要包括热二极管、热三极管、热逻辑门、热存储器甚至声子计算机等,这些器件的理论设计和实验实现都是声子学研究领域当前的主要热点。另外,其它一些非平衡态现象,包括热棘轮效应、几何相位引起的热泵浦效应和声子霍尔效应及其可能导致的热功能超结构器件的应用,都在这篇文章的讨论范围之内。据介绍,“ReviewsofModernPhysics”不接受自由投稿,只能由杂志编辑邀约撰稿,每年发表44篇文章。该杂志2010年影响因子为51.8。
“十三五”,重点要提升科研层次和质量
科研院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成绩不错,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科研与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代表性优势领域不多,放到国际层面上这种差距就更明显了;缺少大师和大师领衔的团队;对接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进行持续而系统的研究不多,高水平产出较少;学科发展不平衡,综合性优势不显著;支撑创新的科研管理机制体制还有待完善等等,“这些缺陷都需要我们在‘十三五’期间下大力气弥补”。
“十三五”期间,学校科技工作将紧密对接国家层面的“双一流建设”、上海层面的“科创中心建设”和学校层面的综合改革需求,重点提升科研层次和质量。具体而言,围绕“1225”开展工作。
“1”个目标即形成若干具有一流水平、同济特色的代表性成果或领域;“2”个战略即对准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资源聚集、交叉协同,支持优势学科更强;结合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提前布局,谋划新的增长点;“2”个路径就是强调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实现新的增长点和突破;“5”个工作要点即重要基地、重大计划、成果转化、人才队伍、政策完善。
号角已吹响,队伍已出发。“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结合国家“十三五”计划,正在积极谋划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正在积极组织申报,海洋、干细胞、新能源汽车等纳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计划,“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在全力推进立项建设,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基地开始谋划申报。与此同时,学校还在筹划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其中包括即将出台修订后的《专利管理办法》,对专利转化后的收益分配予以明确规定,其中发明人分配比例不低于70%。与此同时,学校将进一步修订校内评价、考核、聘任政策,制定教师创业相关政策,加强校地研究院、校企合作平台、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服务队伍,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教师产出可以转化、对社会经济做出实质性贡献的高水平成果。
这位负责人还介绍,学校已经进一步修订了论文奖励政策,突出强调高水平论文奖励和导向,取消了低层次论文奖励。“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对科研分类多元评价、学科交叉、国际合作、自主科研经费等政策进行进一步探索和修订,结合校院二级管理,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机制,为一流科研内涵建设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