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医院联合团队突破聚焦超声技术瓶颈,摘得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0.03.2018  20:54

如果无需穿刺、抽血,就能获取准确的病理诊断,甚至直接得到精准治疗,肿瘤患者的诊疗体验将得到一次飞跃式的提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王悍心中十年前种下的“”,终于长出了成熟的果实:团队针对肿瘤分子与功能成像的关键技术和高强度聚焦超声的技术瓶颈,开展了无创“绿色”的肿瘤精确诊疗技术研究,以及肿瘤功能影像无创疗效定量评估研究,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让肿瘤诊治从“微创时代”真正迈向“无创时代”。日前,王悍团队凭借该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无创诊疗拯救复发肿瘤患者

肿瘤是全人类最主要的健康杀手之一,我国每年新发肿瘤患者超过320万,死亡患者超过200万,如何实现肿瘤的早期精确诊断与精准无创治疗是提高肿瘤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虽然多学科合作的肿瘤治疗模式目前愈发普及,让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情况大幅改善,但仍有一部分特殊病理类型的肿瘤患者在经过放疗、化疗后都无效或治疗后再次复发,且放疗、化疗方式可能会对患者的神经、血管、脏器等产生毒副作用。”王悍说,“通过物理手段,依靠超声能量聚焦来‘杀’死肿瘤,同时避免电离辐射等危害,这样的‘绿色’治疗已然成为新兴趋势。”  

本世纪初,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进入迅速发展期,即大众熟知的“超声刀”,然而传统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只能通过超声成像进行治疗引导,图像分辨率相对较低且无法对治疗靶区的温度进行测量,导致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疗效受限。近年来,“超声刀”有了进阶版——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技术,这一创新技术对肿瘤病灶层次显示更清晰、同时可以准确监控病灶和周围正常组织温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几年先后批准其可用于子宫肌瘤、疼痛性转移性骨肿瘤、特发性震颤等疾病的治疗,让当时正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后的王悍兴趣满满。2012年回国后,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市一医院率先引进了我国首台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技术设备,王悍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此类无创治疗的临床研究及应用。  

2014年7月,来自河南开封的67岁患者张老伯在家人的陪同下辗转找到了王悍。骨癌放疗治疗后再次出现骶骨转移的他,整整8个月因难忍的疼痛无法坐直,体重下降至不到40公斤。“父亲已经不可能再做放、化疗治疗了,还能有办法救救他吗?”张老伯的女儿非常担忧。考虑到患者的耐受性,王悍团队为其调整了超声聚焦能量并进行局部骨转移病灶的完全热消融,术后的张老伯尝试坐下后瞬间热泪盈眶。  

既精确打击病灶,又不伤害正常组织,王悍团队自2014年3月至今,已完成近400例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手术,占我国同类技术无创手术量的近一半,适应症范围涵盖骨科、妇科、泌尿外科等多种良、恶性肿瘤,对放、化疗无效或复发的恶性肿瘤中期缓解率达76%,整体不良反应率仅1.6%。  

国产设备已进入临床测试期

然而,王悍并不满足于单纯的技术应用。“这台进口的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设备价值近200万美元,导致其不仅无法在国内广泛普及,也成为患者治疗费用的沉重负担。”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研发的设备,同时掌握核心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沈国峰与王悍的想法不谋而合。在陈亚珠院士、王威琪院士的支持下,两人和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沈德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密切合作,建立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大力推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端无创医疗装备的产学研用和临床推广。  

在磁共振引导超声聚焦技术的基础上,王悍团队从临床角度又提出了新疑问:如何能更精准地将超声能量施加于病灶靶点?如何能快速感知超声作用下人体内部组织的变化,实现治疗过程的可视化?如何能使超声能量穿透对声传播影响较大的骨骼,对肋骨及颅骨遮挡的病灶进行治疗?  

新一代利用磁共振引导的相控聚焦超声治疗技术就此诞生。据介绍,该技术类似于相控阵雷达原理,可主动感知、灵活调整超声焦点的位置,实现焦点的快速移动和转换,“在临床上,能够根据患者治疗区域的实际情况修正,同时它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关闭部分超声阵元,使高能量声束回避肋骨和重要器官,防止产生损伤。”治疗过程中,相控聚焦超声治疗能够无损地探测到温度等信息在内的多种信息参数,医生通过后台监视屏上的图像,实现手术操作全过程的可视化,同时可以进行实时精准地疗效评估,再次大幅提升聚焦超声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  

如今,相控聚焦超声治疗国产化设备已进入临床测试期,王悍透露,一至两年内或将得到批准进入市场。这一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并且优于进口产品的数字化无创诊疗设备,可降低价格至进口设备的约三分之一,使更多医疗机构与患者真正获益。  

据悉,团队下一步将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合作开展疼痛性转移性骨肿瘤、子宫肌瘤、乳腺肿瘤和颅内肿瘤及特发性震颤等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来源:《解放日报》 2018.03.26 第02版 要闻 

原文: 让肿瘤诊治真正迈向“无创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