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各医院儿科门诊量逼近高峰 医生不敢休假
申城连续几日高温,外加暑期问诊季到来,沪上各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迎来新一波就诊高峰。记者近日从市儿科医院、新华医院等获悉:暑期内分泌、肾脏内科等专科门诊人数明显上升,消化、感染等科室也有一定比例涨幅。因才刚刚“入伏”,各类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较为平稳。以儿科医院为例,近一周日均门诊量达7500人次,较平时增幅为20%左右;新华医院儿科门诊量则维持在3200至3600之间,突破近阶段的最高峰。
海量儿科门诊背后,本就人手短缺的医生,工作负荷再次经受考验。怎样才能化解医生“过劳”老问题?专家认为,补充人才与均衡资源,两者同样至关重要。
门诊爆棚,医生不敢休假
每到暑假,位于闵行区万源路的儿科医院便人头攒动,“平日要上学,没有时间来看病,漫长暑假恰好是孩子求医的好时节。”门急诊办公室主任陆忠说。肾脏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等专家门诊普遍爆棚,有的甚至一号难求。病人多、医生少、工作压力大,据介绍,绝大多数医生对此心知肚明,暑假不休假、不脱产学习,加班加点是常态;一个人落下,其他人的工作量就要上去。
专科门诊爆棚,普通门诊亦拥挤。儿科医院内,全年无休的夜门诊开至21时30分,只要是挂上号的,全部要看完。最高峰时,医生从早到晚应接不暇,普通门诊看完,直接上夜门诊;夜门诊看完,已是凌晨。
集中问诊,“过劳”再加压
儿科医院的情况并非特例。本市三家儿童专科医院及部分大医院知名儿科,医生常年超负荷工作已成习惯。问诊过于集中、不合理的就医秩序,为本就不堪重负的医生“过劳”再加压。记者了解到,全市大多三级医院、部分二级医院、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皆设有儿科,但因患儿家属大多选择儿童专科医院,这些儿科或多或少面临萎缩颓势。新华医院相关负责人直言,“近些年恰逢生育高峰,儿童数量增加,医生人才多年‘断档’,再遇集中问诊,医生岂会不过劳?!”
全新模式,医联体解失衡
儿科医生短缺,老问题怎样找到新出路?两年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时隔14年后,重设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方向,试图从根本上化解人才燃眉之急。今年上半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也出招,由儿科医院牵头,联合复旦大学附属8家医院儿科,共同成立儿科医联体,旨在通过资源共享、双向流动,实现各个医院儿科均衡发展,减少患儿家属择院几率。
复旦大学附属青浦中心医院儿科,22位医生每天应对600人次以上门诊量。医院儿科主任陆蕙兰说,“今后,由儿科医院规范化培养而出的医学生,也将充实儿科力量,对老百姓来说,孩子在青浦看病和去市区将一个样。”
据悉,这种模式正在更多医院深入推广,提升综合医院儿科医生整体实力;届时,儿童专科医院爆棚、儿科医生持续过劳现象,或可从根本上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