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心医生代家属签字 源自“艺高人胆大”

21.10.2015  10:59

  医院三位年轻医生代替家属签字,救治危重病人的事经本报率先连续报道后,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张永巍、李强、杨鹏飞三位医生急病人所急、敢于担当的举动让人感动。这是他们的一时冲动还是一贯如此?他们平时是怎样工作的?今天上午,记者来到医院,经了解,他们不仅医德高尚,而且医疗技术高超。

   张永巍近两年没有休息

  “他们三人是我们中心最优秀的医生。”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介绍说,张永巍、李强、杨鹏飞,均为副主任医师,目前也都担任中心的主任助理。平时他们工作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张永巍是三人中最年长的,今年40岁。他1999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进医院神经内科工作,神经外科在职硕士,现在神经外科博士在读。他原来是内科医生,现在已经是外科专家了。张永巍也是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急诊组组长。急诊工作非常辛苦,无论白天夜晚,还是双休日、节假日,只要有急诊病人,他就到场。

  今天上午9时,记者见到了张医生,他早上7时就来上班了,刚刚查完房。他说,手术做到半夜、半夜被叫到医院,都是家常便饭。有一次,他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早上,连续4天都干到次日凌晨4点,只睡上2小时,早上又来上班了。到了星期五,他终于累倒了,回去睡了一整天。去年春节以来,张永巍近2年几乎没有休息,只有去年阑尾炎开刀才休息了2个星期。2013年初到2014年初,张永巍还执行部队任务,去了舟山一年,在舟山的前线指挥部,为给基层部队提供医疗保障,有时还出海去各个海岛巡诊,十分艰苦。“军人执行任务是第一位的。”他说。

  “像您这样的工作状态,家人有意见吗?”记者问。张医生说,他家里基本上照顾不到,孩子上二年级,周六周日补习班,他从来不接送。好在妻子十分支持他工作,把家里的事全包了。

   李强、杨鹏飞曾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抢救小组的另一位医生李强,他2004年毕业于二军大临床医学系7年制,是全班最小的学生,2013年在职博士毕业。在脑血管病中心的年轻医生中,李强做的开颅手术、脑血管搭桥手术最多,技术高超。2011至2012年,李强作为援疆医生,去了新疆库尔勒基层部队医院工作一年,开展了南疆地区第一例颅内动脉瘤栓塞介入治疗手术。他还作为指导专家,受医院委派前去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三个月,帮助、带教当地医院做了大量脑管血管病手术。

  李强平时在病房工作,也非常繁忙。比如星期六早上,他原本只要来查个房就可以回去了。可是,他和同事会主动为一些平时排不上手术的病人,安排“日间手术”,经常从早上8时干到晚上8时。在脑血管病房,记者在墙上看到了一面送给李强医生的锦旗。

  三位医生中,杨鹏飞最年轻。1982年出生的他,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毕业后,于2007年进医院,一边工作,一边攻读刘建民教授的脑血管病博士,2012年毕业。去年,杨鹏飞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做了一年神经介入博士后。他擅长做脑血管病神经介入手术,工作不到十年,已做了这方面手术数百例,前年被破格提升为副主任医师。2011年,杨鹏飞入选上海市针对青年人才培养的“晨光计划”,2013年、2014年先后被评为二军大和全军的“优秀青年学者”。现在,杨鹏飞是中心急诊副组长,他和张永巍一样,也是全年无休,上周六就从早上一直干到深夜3点。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地震后第三天,杨鹏飞和李强立即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随第二军医大学“野战医疗所”在安县、茂县工作了70多天。杨鹏飞还荣立二军大“个人三等功”。

   病人第一,规范创新

  顺老太是非常幸运的,她突发脑梗被送来后,三位优秀专家同时为她治疗,争分夺秒,保住了生命。但顺老太的幸运并不是偶然的。记者感到,三位医生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艺高人胆大”。对这一点,刘建民非常赞同。他说,首先,他们准确判断病情,并决定实施手术;其次,他们知道手术对于老人的情况是可以起到作用的。因此,他们也有这份自信,来代家属签字,实施手术。

  在脑血管病中心的病房走廊,记者看到了“病人第一,规范创新”几个大字。刘建民主任说,他们的宗旨就是这样,任何事情,病人放在第一位;而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要规范地去做;在规范的情况下,再进行创新。

  “病人第一,规范创新”这几个字,牢牢印在了张永巍等三位医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