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是否“失意”?复旦副院长告诉你想多了!
内容提要前不久,一篇上海交大医学院、复旦医学院招生爆冷的文章在朋友圈疯传。文章称,沪上两大医学院在一些省份的录取分数线,从原先的比肩清华北大,跌到贴近"一本"线,让人担心优秀学生是否已经不再愿意学医了。情况真有那么糟糕吗?来看记者调查。医科真的遇冷了吗?
说起网上流传今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本科招生遭遇寒流一事,该校负责招生工作的副院长表示并不属实。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汪玲 :
在30个省市自治区 我们复旦医科的分数线,都高于一本批次的控制线的
13年平均高130分以上,14年是高135分以上,今年高到145分以上
从该校今年在全国各省市的投档分数表可以看出,复旦医学院招生不仅没有遭遇寒流,反而录取分数线较往年还有所提高。当然也有个别例外。
比如该校今年在江苏省的投档分数线,就大幅下降到一本线附近,而且还没招满。对此,汪校长解释说,这跟去年江苏省的分数线太高不无关系。
医闹、伤医事件影响大?
还有媒体报道称,近年来,医闹、伤医事件频出,医患信任度下降,大部分医生自己都不希望子女从医了,从而引发了社会对优秀青年是否还有志从医,明天谁来为我们看病的担忧。那么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
最近,新华医院又启动了一年一度的"陪爸妈上班"活动,让医院职工子女做自己父母的实习生,在诊疗区为患者服务。这个活动开展至今已经三年,每一年都报名踊跃、深受欢迎。普外科汤医生的女儿汤晋妮,在复旦附中就读,今年暑假也是她第三次来参加活动。
这位患者几天前刚做完手术,还十分虚弱。但一看到摄像机,他突然示意要说几句。
患者:
我来自偏远的小山村,人生地不熟的
新华医院对我无微不至地关怀,特别是这两位教授
一天到晚不断地巡诊 非常地感激
原来,这是位急诊开刀病人,汤医生主动放弃周末休息,守候了两天,直到他转危为安。看到患者对爸爸发自肺腑的感谢,一旁的汤晋妮更坚定了从医的决心。
复旦附中高三学生汤晋妮 :
我的梦想还是要去成为一名医生
因为我觉得那些辛劳,在最后得到病人的认可,他们的感谢
或者我自己的付出对生命的帮助,都是医生这个职业最宝贵的地方
像这样愿意继承父业的医生后代并不在少数,神经内科刘主任的儿子今年刚考上交大医学院,将来也立志做医生。对于孩子们的选择,医生父母都表示支持。
在医疗界人士看来,医生作为救死扶伤的特殊职业,会始终保有较高的职业声望。但要让这份职业更具吸引力,改变目前的医疗环境,呼唤社会理解和尊重或许更加重要。近日走红社交媒体的一段视频,就透露了不少优秀医生的心声:
编后尽管医科院校招生并没有遇冷,愿意从医的优秀青年仍有很多,但频频曝出的医暴、伤医事件,带给医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是不争的事实。打造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努力,毕竟医生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礼貌就医,道声感谢,或许就是对医生最好的尊重。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