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告诫:儿童意外伤害不容忽视 肚子怎会成了"杂货铺"
医生拔出来的筷子。
医生“拔”筷子,风险不小。
“我们从小孩肚子里取出来的东西可以开‘杂货铺’了。”在手术室遇见上海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杨军,他正忙着给小患儿做手术,这些年,他和同事们从小孩的食道、气道里拿出来的东西奇葩得很:硬币、电池、金戒指、发夹,还有开口的别针……临近“六一”儿童节,记者在新华医院采访发现,儿科相关科室的医生几乎每天要与儿童意外伤害打交道。
调查显示,在我国,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儿童意外伤害主要发生在家中、学校以及周围地区。这背后,与家长、老师、监护人的安全意识薄弱、疏于看护关联很大。
吞服最多的是硬币,医生最怕电池
“连出租车司机都知道拉到卡喉咙的,得跑新华。”新华医院消化内镜诊治部主任徐雷鸣说,他们这里是上海屈指可数的24小时“不打烊”取异物的医院,吞服异物的小孩很多,大多数医院没办法取,他们取了,做出了名气,病人越来越多。
徐雷鸣从小孩肚子里取出的异物有挖耳勺、金铃铛、硬币、芒果核,还有开口的别针……都可以开个“杂货铺”了,可他会告诉你,更多想不到的大概还在路上。
新华医院儿外科主任王俊连续接诊过2个小孩,吞下了缝被子的长针。“针跑到哪里都很危险,会戳破食道、胃、肠子。”王俊说,万幸的是,两根针都一路跑到了肠子,并且肠道内容物把针包裹在中间,随着肠道蠕动,针最终排出了体外。
也有孩子没那么幸运,王俊遇到过一个病例,一家人在移民美国前一天聚餐,结果孩子不小心把鸡骨吞下卡在食道上,不巧的是,骨头戳破了挨着食道的主动脉。最后,孩子没救回来,一家人的喜剧变悲剧。
各类儿童意外伤害里,异物吞服能排进前三。“我们取出最多的是硬币,最害怕的是电池。”杨军说,近年来误服电池的小孩越来越多,家电电池越做越小,孩子以为是糖片,抓着就往嘴里塞。对医生来说,电池最大的危险是它的化学物质会泄出,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可能会爆炸。
杨军遇到过一个7岁小孩吞了电池,两三个月都没被发现,最后家长看小孩怎么食欲不振,去医院一查,一片纽扣电池卡在了食道,食道粘膜都快穿孔了。“取电池讲究时间,取得晚了,取出的是电池壳,电池液都漏在身体里了。”杨军说。
相比食道异物,气道异物更危险。医生说,不少小孩玩耍时含着花生、瓜子等食物,一摔倒,食物跑到气管里堵住空气通道,要是超过几分钟是要命的。
小学生看日食看得“黄斑裂孔”
“我们先不谈视力,先保住眼球,不然变成‘独眼龙’,会被其他孩子嘲笑。”忙活了一上午,赵培泉总算给一名浙江小孩完成了保球手术。小孩五六岁的年纪,拿着木棍玩,一个踉跄,木棍戳到眼睛里,眼球当场破裂。
赵培泉是新华医院眼科主任,在他的临床工作中,占比不小的工作就是拯救那些被意外伤害的儿童眼睛。过去5年,他们科室收治的儿童眼外伤106例、共108只眼。剪刀是这个科室眼外伤病例里最常见的致伤物,其次还有桌角、文具、气枪、玻璃等。这类眼外伤动不动就造成眼球爆裂伤,孩子可能就此终身残疾了。
“眼球的含水量很高,好像葡萄,里面99%是水。”赵培泉说,儿童眼科意外伤害有视网膜脱离、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积血等,医生总是积极手术,避免孩子视力丧失,部分孩子为此需要多次手术。
接触很多病例后,赵培泉发现,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必须要加强。他遇到过一个常州的老师带着小学生们看日食,结果什么防护都没有,不少小孩的视网膜黄斑裂孔,通俗地说,就是视网膜上烧了一个洞。
“我们的视网膜很脆弱,强光对它会造成损伤。”赵培泉还遇见不少家长给孩子买激光笔,孩子们照着玩,照到眼睛,结果视网膜烧坏了。
“家长、老师、监护人一定要妥善保管家里的尖锐器具,比如剪刀、水果刀。避免儿童玩弄危险玩具,比如弹弓。”赵培泉说,儿童眼外伤大多是可以预防的。
眼科、五官科、内镜中心、骨科,儿童意外伤害分散在各个科室,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主任马杰说,孩子们的意外伤害一再考验着医生的技术与胆识。
就在今年2月底3月初,新华医院5天里拔了3根筷子:一个奉贤的小朋友因为吃插在筷子上的紫薯时不慎摔跤,将筷子通过口腔插进颅内;1天后,一个3岁的小朋友在与其他孩子的追逐间把筷子经口插进颅内;4天后,20个月的幼儿吃饭时抓起筷子玩,不小心跌倒后,筷子插入左侧口腔侧壁。
“这不是单纯一个拔可以概括的,颅底是一个很有限的空间,损伤只要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给病人带来大麻烦,失明、出血、感染、瘫痪,甚至死亡。”马杰说,3根筷子最后分别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小儿神经外科、口腔科顺利拔出,不过,医生们想想都后怕。
“筷子兄弟”接连造访,让医生再度提起一个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儿童监护人的失职。马杰遇到一个印象很深的案例:一年夏天,为了逗孩子开心,家长就把孩子举起来靠近吊扇,结果越举越高,风扇叶片打到孩子的脑袋,家长抱着孩子连血带肉地冲进医院。
更常见的脑损伤是“婴儿摇晃综合征”,有些家长喜欢抛甩孩子,却不知这是在害小孩。“儿童大脑的含水量很高,抛甩孩子时,大脑却因为惯性作用撞击脑壳,短时间内大力抛甩,孩子可能会呕吐、脑出血,甚至失去意识。”马杰说,“婴儿摇晃综合征”发生后,在国外会对家长展开调查。
每个“熊孩子”背后必有“熊家长”,医生如是感慨。在新华医院儿骨科主任赵黎的病区,有很多意外坠楼的小孩,严重的牵涉到截肢、危及生命。这些惨痛病例没法避免么?医生不这么认为。赵黎给记者说起一个案例:有一家人,爸爸出差,妈妈外出打麻将,3岁的小孩在家爬来爬去,坠楼了。所幸,孩子没生命危险,医生问他为什么要爬窗户,孩子说:“我要去找妈妈。”
医生说,他们在医院全力以赴地救孩子,那是重要的,与此同时,如何让家长提高安全意识,保护孩子,这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