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学专家:“医生30年后失业”并非危言耸听

30.08.2016  12:07


  2016复星医药互联网健康峰会暨百川医汇创新培训上周末在沪举行,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教授项耀钧等专家发表演讲,向上百名互联网医疗创业者、投资人介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给医疗行业带来的变化。朱同玉直言,马云说的“30年后让医生失业”并非危言耸听,目前已有许多疾病可以由人工智能机器人诊断,建议国内天使投资人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些,投资那些未来3—5年后有望取得回报的项目。       百川医汇(上海智慧医疗创新平台)创始人王运霞介绍,2014—2015年是互联网医疗的市场高峰期,也是泡沫期;2015年下半年以来,泡沫破灭,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这种更为理性的市场环境,需要医疗机构、大企业的积极参与,将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智能硬件、远程传输等结合,实现智慧医疗创新。       “马云说,30年后医生会失业,在座各位相信吗?”朱同玉在演讲中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他看来,不需要30年这么久,大量医生的工作就要转型。这是因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已在疾病诊断方面表现出很强的能力。例如,IBM研发的认知计算系统Watson能用于癌症等重大疾病诊断,准确率高、时间短。本月,东京大学医生提供的报告称,Watson诊断出一名女性病人的罕见白血病。几个月前,她曾被医院误诊,而Watson通过比对2000万份癌症数据报告中不同患者的基因变化,只用10分钟便得出了结果,不仅给出精确的病症诊断,还提供了适当的治疗方案。

  IBM研发的Watson 来源:IBM中国       “人工智能系统储备的医学知识量,是医生无法比拟的,通过高速运算,它们能诊断各种疾病。”朱同玉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很多人患病后不必去看医生,只要把自己的基因检测和医学检验报告数据输入人工智能系统,就能得到准确的诊断。所以未来30年内,大量医生的工作可能要转型,把许多常规工作交给机器人做。       对科技人员和投资人来说,这种前景是很有吸引力的。朱同玉建议国内天使投资人在选项目时,不要只看未来2年内的发展前景,而是要把目光放到3—5年后,甚至更远。“这样,天使投资的回报可能不是10—20倍,而是上百倍、上千倍。

  朱同玉演讲。俞陶然 摄       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领域,创业者也大有可为。据介绍,“十三五”期间,上海将打通市卫计委、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保系统、公安系统等机构之间的数据壁垒,让居民在各级医疗机构就诊更为便利,如三级医院医生能够看到社区医院、民营医院的检验报告。“申康正在打造挂号资源平台,就像铁路12306平台那样。”朱同玉说,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创业项目可以对接这个平台,开展各种特色服务。一名投资人问:“我们很担心医疗大数据的产权问题,这些数据到底属于谁?”朱同玉回答,投资人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创业企业有权使用这类数据。“但网上挂号等服务,企业建立的网络平台是不能收费的。网络平台可以通过特色服务吸引用户,靠流量获得收入。”(作者 俞陶然) 【来源】上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