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9万医务人员开展“阅读医学人文书籍,提升医学人文素养”主题活动见成效
医务人员的医学人文素养提升,为增进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有着深远影响。去年在19万医务人员中开展“阅读医学人文书籍,提升医学人文素养”主题活动一年来,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全市各级医院通过深入开展医务人员“充电”医学人文素养,服务态度明显改善,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共推荐上报了“人文关怀、医患沟通”创新项目66个,其中,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推荐上报的“指尖上流动爱——ICU视频探访”等20个项目被评为优秀项目;“人文关怀、医务职工心理疏导”推荐的创新项目为44个,其中同济医院推荐上报的“同济医院员工心理工作室”等20个项目被评为优秀项目。
上海医疗服务保障任务十分繁重,2014年全市各医疗机构诊疗总次数为2.58亿人次,同比增长7.23%;出院345万余人次,同比增长9.94 %;住院手术175万人次,同比增长16.68%。面对繁重的医疗保障任务,如何进一步增强医务工作者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推进医疗服务改善?去年,市卫生计生系统文明委、市医务工会、市医学伦理学会、市卫生系统思研会等和东方网、《新闻晨报》、《中国医学论坛报》、《上海大众卫生报》等新闻媒体联合在医务界开展了“阅读医学人文书籍,提升医学人文素养”主题活动,以期在深化医改的同时,提升医疗机构软实力,为医疗服务提供医学人文支撑,使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活动期间,全市所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和19万名医务工作者都积极参与。主办方开展了好书推荐活动,向医务工作者推荐20余部医学人文书目,召开人文阅读分享会,组织撰写读书心得和体会,开展“阅读与梦想”征文比赛,评选经典医学人文书籍和“人文关怀、医患沟通”优秀项目,举行医学专家电视访谈等活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开展这一主题活动后,全院各科室、病区从人文关怀、改善医患关系推出了许多创新服务举措,如该院ICU(重症监护室)为满足家属探视重症患者需求,打破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对ICU往往采取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创新建立ICU家属视频探视中心。探视中心分成探视区和等候区两个区域,等候区可供家属24小时等候休息。探视时,医护人员用小推车将一台最新型的平板电脑设备推至患者病床前就可让患者和家属进行通话。这一举措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评价。一位家属赞扬道:“重症监护室的病人病情都很重,以往每次来都很不方便,心情极其牵挂,现在有了这视频太好了,感谢医院!”
尤得一提的是,针对医务工作者工作负荷加重、执业压力加大的情况,活动主办方十分注重医务人员心理疏导工作,在开展主题活动中,专门设立评选20个“人文关怀、医务职工心理疏导”优秀项目,并向全市医疗机构推广,以舒缓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如同济医院创新设立的“同济医院员工心理工作室”后,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咨询与讲座,为医务职工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包括应激反应(如因工作压力或工作调动出现情绪问题)、心理问题(抑郁、焦虑、失眠等)、婚姻问题咨询、亲子教育问题等。工作室还设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团队,有规范的心理工作室,不定期在院内开展心理讲座。同时,工作室通过让参加者分别扮演医生、患者及第三方的“观察者”,帮助医师多角度体验内心活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其中,“观察者”角色让参加的医务人员从第三方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医患关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有助于发现并消除自己的思维盲点,深受医务职工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