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工作简报(第十七期)

02.09.2015  14:46

上海市大气污染治理出台“升级版

针对今年以来上海空气质量严峻形势,上海市加紧研究出台“大气治污升级版”,4-6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本市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开展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和复验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本市2015年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突出重点领域治理,设定硬指标,重点采取三项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具体如下:

一是在 9 月底前完成原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的年度任务,并尽可能启动并提前完成原计划中安排在后几年的治理任务。 包括全面完成1939台中小燃煤锅炉(窑炉)和25台集中供热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淘汰剩余黄标车,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000项,全面完成混凝土搅拌站改造,全面开展扬尘综合整治,全市范围推广扬尘和噪声在线监测系统等。 二是政策聚焦,今年再新增一批强化大气治理措施,并力争在 9 月底前完成。 如全面启动2000家VOCs排放企业治理、开展4万辆出租车三元催化器更换、实施1.3万辆国三柴油车颗粒物捕集器改造、完成港口和机场内部1400辆“黄标车”淘汰等。 三是强化日常监管执法和跟踪督查,落实管理减排。 自2015年6月起,由市环保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逐一对全市17个区县的大气环境执法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专项督查,查找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同时,全面开展环境执法大检查,在大气环境执法方面,重点加强扬尘、燃煤锅炉、重点企业工业废气、餐饮油烟、秸秆禁烧、高污染车辆整治和重点地区生态综合整治等7个方面的环境执法力度,确保各项重点工作的完成。

(来源:上海市环保局)

江苏省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

举办大学生环保知识大赛

为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成为生态环境的维护者、环境治理的推动者、惩治违法的参与者,江苏省环保厅、教育厅和团省委于4—6月共同举办江苏省大学生环境保护知识大赛。大赛面向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作为重点比赛内容,以“为了改善空气质量,要不要实行机动车限牌”作为冠亚军辩论题目。该活动共吸引100多所高校12余万大学生参加了个人比赛,112支队伍参加了团体比赛。最终,南京大学一队夺得冠军,南京师范大学二队夺得亚军,苏州科技学院二队和南京农业大学一队并列季军。经过这次大赛,江苏省社会各界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加深了对《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知识的理解,也进一步树立了“同呼吸、共奋斗”的理念。

(来源:江苏省环保厅)

 

浙江省积极推广纯电动“微公交

新能源汽车推广是发展绿色交通,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截止2014年底,浙江省已累计投放纯电动“微公交”9851辆。

杭州市作为“微公交”的试点单位,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印发了《关于杭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暂行办法的通知》,逐步建立了“微公交”营运服务体系。“微公交”车辆全部采用纯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模式,具有集城市出租车、私家车、城际自驾租车和传统公交模式的优点。

微公交”项目的运营方式以较低的价格,便利周到的服务为城市居民提供环保、优质的出行工具,有利于改善城市居民出行质量同时又不增加大气污染物排放。杭州市计划在2015年底前,“微公交”首期项目计划将投放2万辆纯电动汽车,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来源:浙江省环保厅)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以三项引领为抓手

提升化工行业整治成效

化工行业是镇海区的支柱产业,面对化工企业普遍存在能耗高、废气排放量大、无组织排放源头多等问题,近年来,该区以“规划引领、技术引领、政策引领”为抓手,引导化工行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成效显著。

一、规划引领,绘制一张“生态红线图

划定红线,规划布局。 2013年底,镇海区人大常委会积极调整石化区规划布局,将石化区地域范围控制在43平方公里之内,新围垦区域不在布置化工行业; 项目审查,源头把关。 以区域环境容量为依据,运用行政审批手段,提高新项目准入门槛和总量控制。选择产业链对接项目,严控高污染项目,禁止引进生产过程中使用三甲胺、氨、二硫化碳、二甲二硫醚、甲硫醇、甲硫醚、硫化氢、苯乙烯等八大恶臭物质的化学品项目; 摸清现状,分类整治。 对全区化工行业总体情况、企业布局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及其种类进行调查,出台了LDAR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重污染行业深化整治促进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等工作文件,同时根据排放现状制定了一厂一策,开展针对性整治。

二、技术引领,打好一场“废气攻坚战

科学高效,推进有组织废气整治。 每年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企业开展有机废气整治,每年削减10%左右的有机污染物排放量,以点带面推挤化工行业整治提升。三年来投入约8亿元完成42家企业废气整治工作,削减有机废气总量3093吨。 创新技术,推进无组织废气整治。 自2013年起在全市率先试行LDAR体系,先后三批次共96家化工企业开展了试点工作。同时,在30家企业试点红外成像技术OGI监测试点工作,有效减少了管道、法兰、真空泵等泄漏导致的有机废气污染。 攻坚克难,推进落后产能淘汰。 开展了精细化工行业的整治,采用行政倒逼、经济扶持等措施,重点推进了石化区外精细化工企业的关停、转产,对骨干企业进行规范整治提升。

三、政策引领,下好一盘“转型升级棋

引智入企,强化技术保障。 邀请7名专家组成化工行业治理专家库,定期对废气异味大、治理存在困难的企业现场踏勘并召开咨询会,对症下药。2014年以来相继5次对24家企业进行了现场会诊; 政策助力,强化资金保障。 区财政出资740万元对6家新建高效RTO装置的企业进行补助。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2012年至2014年,共计参保162家企业,保费总计541.1万元,区财政补助117万元; 无缝执法,强化监管保障。 严查严处工艺落后、设施陈旧、排放超标且治理无望的企业,通过限期治理、停产停业等手段,促进其尽早关闭。同时加大有机物排放在线监控设施建设力度,实现了对全区90%以上重点污染点源和100%重化工企业面源的24小时全方位监控。

(来源:浙江省环保厅)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推动区域机动车污染联防共治

6月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排放控制工作协作小组(以下简称机动车协作小组)办公室在京正式揭牌成立。机动车协作小组将率先在全国实现跨区域机动车排放超标处罚、机动车排放监管数据共享、新车环保一致性区域联合抽查等,在区域机动车污染联防共治领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机动车协作小组是全国首个区域性的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工作机构,按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下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协同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要求成立,以推动区域机动车排放监管水平同步发展。机动车协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同时,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也作为北京市本地的机动车协作小组办公室,津、冀、晋、内蒙古、鲁、豫分别设立本地区办公室。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各省(区、市)机动车协作小组办公室将分别成立新车排放管理及抽查、在用车排放管理及处罚、老旧车淘汰及在用车数据交换3个业务分组。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污染联防共治的近期任务:一是率先尝试突破省区市限制,互传异地超标车辆信息,根据地方的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开展跨区域的机动车超标处罚联合执法。二是在销售市场联合开展新车环保一致性及在用车符合性抽查工作,对生产污染物排放超标车辆的汽车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处罚。三是开展交流活动。各地区互相委派工作人员交流学习管理经验,并开展业务培训。中期任务是搭建区域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监管电子系统。远期任务是建立区域统一法规标准,实现区域内超标车就地处罚,并开展非道路机械管理工作。

(来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