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编织全区交通大网 疏通现有道路设施堵点
原标题:有序编织全区交通大网疏通现有道路设施堵点莘庄立交:著名“堵点”如何破——透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闵行交通(上)
熟悉上海交通的司机几乎无人不知莘庄立交。
14年前,当时亚洲第一大立交桥——莘庄立交建成。地处莘庄交通繁忙的六岔路口,东连徐家汇,东南去徐浦大桥,北面与虹桥机场及沪宁、沪嘉高速公路相通,南面奔向奉浦大桥,西北面则与沪杭高速公路衔接,并设有10多个定向匝道。这不仅是上海西南的交通要道,更是当时的一座城市地标。
而如今,莘庄立交成了常年“堵点”。记者日前从徐汇方向沿沪闵高架一路向西,渐近莘庄立交转盘入口处,原本宽阔的道路骤然缩小至两车道,车流行驶缓慢。
“上海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提速,曾经助推闵行经济腾飞的莘庄立交,不能成为新一轮发展中,阻碍闵行乃至上海经济发展的痛点。”闵行区领导认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将经济发展转型至一个新的阶段,首先要破解交通拥堵难题。
就在今年初,闵行在全市各区县中率先成立交通委。区交通委领导班子走马上任后,一大关注点就是:如何破解闵行乃至上海交通中这一著名“堵点”。
地标成为堵点,转型期的新问题
说起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闵行区有深切感受。
上世纪90年代初,闵行区在上海版图上,还是一个较为偏远的区域。摊开“撤二建一”初期的闵行交通图,整个路网结构中,标注为白色的公路只有寥寥几条。而到21世纪初,闵行的交通基础设施已具备相当规模,形成了“六横三纵一射”快速路网、“六横四纵”主干路网结构系统。一座莘庄立交,更是让与七个区接壤的闵行交通“满盘皆活”,闵行作为中心城区西南门户的地位日益凸显。
路通了,越来越多园区在闵行落户,中心城区的居民也愿意来此安家,闵行经济社会大踏步跨越式发展。闵行开发区、莘庄工业园区、紫竹科学园区、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华师大科教园区……一个个重点园区发展壮大。2006年,闵行区地区增加值达到847亿元;到了2014年,这一数字超过1800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6年的26.9%增至45%。
然而,当经济超速发展,人流物流滚滚而来,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恰是莘庄立交桥这样一个地标式交通枢纽,逐渐进入超饱和状态,成为闵行交通的“心病”。它承受的不仅是闵行本区的交通容量,更有四面八方的过境车辆。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闵行区过境车辆占比46%。
莘庄立交的拥堵,折射出了上海城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伴随城市迅速扩张、人口大量导入、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近郊区县交通压力不断增加,某种程度上,已经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升级。
编一张一体化的交通“大网”
为莘庄立交排堵,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城市交通是个系统工程,疏通莘庄立交,不可能一蹴而就。”闵行区交通委负责人表示,闵行区正委托相关设计单位对莘庄立交改造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研究,使莘庄立交与现有周边道路、高速公路和铁路更好地连通衔接。当然,仅靠一个工程性改造方案,还无法彻底根治莘庄立交的拥堵问题,还需要通过全区范围内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公共交通三张网的“三网联动”。
未来闵行的道路格局将按照全区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编制,服务于闵行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功能提升要求,服务于上海新近出台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路线图。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区两会上,闵行区明确将推进“大虹桥”、“大紫竹”、“大浦江”三大功能区战略落地研究,并推进南虹桥地区转型发展、吴泾工业区转型升级。闵行道路也将顺应产业结构调整新需求,实施新建、改建、扩建。
一批正在建设中的交通“大动脉”令市民期待——
“今年底,虹梅路越江隧道要建成;再过几年,虹梅路高架也能建好了,以后去市区和奉贤更方便。”吴海涛师傅开出租车4年多,对区内交通十分敏感。据闵行区重大办工作人员介绍,全长约5260米的虹梅路越江隧道建成后,既能改善奉贤区域越江条件,也能缓解莘庄和S4高速公路的拥堵。区内紫竹高科、商飞等产研基地以及交大、华师大等人群,出行也将更加便捷。
全长6.88公里的嘉闵高架南延伸已启动建设程序,进一步南延伸,有望快速疏解虹桥枢纽向中心城、外省市及近郊地区的交通,同时分流外环线、中环线的部分交通,缓解外环西段交通拥堵。
此外,全长近11公里的虹梅南路—金海路通道工程,计划于2017年建成通车。
一张新的闵行交通“大网”正有序编织,在为莘庄立交桥等主干道分流的同时,与周边区县以及浙江地区的交通联系也将日益紧密。
打通“毛细血管”,为堵点疏通经脉
城市交通中常常会出现一个怪圈:因为路堵,所以建新路,可新路建成不久,又成了新的堵点。
“改善交通,光靠新建道路是无法实现的,何况是在土地资源日渐稀缺的今天,城市道路资源有限。疏通现有道路设施中的堵点,对发挥道路综合效益,起着重要作用。”闵行区领导表示。
比如断头路,是上海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尤其是区与区之间的断头路。过去,一些区县担心把区内断头路打通后,到境交通变成了过境交通,影响自身发展,因此迟迟不愿打通,市民意见很大。
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区县意识到,要融入城市发展的“大棋”,必须有融合发展的胸怀。在城郊结合部,打通历史遗留的“梗阻”将是一件一荣俱荣的好事。
闵行区几年前就在全市带头打通断头路,疏通区区相连的“肠梗阻”。“十二五”期间,重点整治了25条“断头路”。目前,古北南路、银春路、闵瑞路等14条断头路已经打通,分别对接浦东、松江、嘉定、青浦、徐汇等多条道路。在今年的计划表上,至少有8条断头路打通工程将开工和启动。
莘松路是松江地区居民通往市区方向便捷的通道。早高峰时,长300多米的莘松路地道,“堵”是常态。闵行区积极疏通这样的道路“毛细血管”。今年下半年,松江市民就可顺畅地从松江地区驶入顾戴路进入闵行。届时,原来顾戴路两条机非混行的双车道,拓宽为机非分行的四车道,将大大减轻莘松路地道的交通压力。
一系列工程性措施的效应,将会慢慢显现。眼下,闵行将先行对莘庄立交桥的堵节点采取信号灯控制和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排堵措施。区交通管理部门表示,路面的拥堵,往往还由于找车位不畅而形成。闵行区将在商务区逐步扩大停车诱导系统覆盖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停车需求的引导和管理。莘庄商务区、七宝生态商务区、南方商务区等建成后,将完善公共停车信息系统,为出行者提供多方位交通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