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京“丰台市民劝导队”:戴红袖标穿蓝制服
作为丰台区首支市民劝导队,永善社区劝导队成立至今已8年时间,队员也从80多人增加到300多人,有了这群“事事操心”的大爷大妈,社区的环境、治安、邻里关系明显好转。
档案:平均年龄50岁 戴红袖标穿蓝制服
永善社区劝导队是丰台区也是北京市成立的第一支“社区劝导队”,2007年成立之初仅有八十多人,到目前已经聚集了三百多位“热心大妈”、“热心大爷”,平均年龄五十多岁,多为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他们戴着红袖标,穿起蓝制服走上街道,深入社区,调节邻里矛盾,解决社区难题。
丰台警方介绍,自永善社区劝导队模式取得成果后,截至目前,丰台区307个行政社区已组建成立“劝导队”245支,每五个社区中,就有四个社区成立了“劝导队”,全区的劝导队队员总数已达7350人。
诞生:化解矛盾 改善社区环境
永善社区工作人员介绍,2007年,在丰台区文体路南端,违章停车、乱摆摊点、交通堵塞、环境脏乱……
为改善“脏乱差”的社区环境,丰台街道工委、办事处和永善社区党委会同丰台公安分局等部门,决定发动社区群众力量,成立“劝导队”。
60岁的刘爱玲从事调解工作16年,还是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第三调解室》的专业调解员,同时也是永善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副主任。
刘爱玲说,宠物排泄物影响社区环境,社区劝导员会一边主动用纸巾捡拾排泄物,一边劝说主人不要让宠物随意排泄。时间一久,许多宠物主人养成随身携带塑料袋和纸巾的习惯,处理宠物排泄物。此外,社区楼道公告栏小广告频现,劝导员见一张撕一张,随手维护社区建设。
管理:值班巡视 网格化管理
永善社区党委书记兼社区主任赵淑伶介绍,社区劝导队主要进行网格化管理。社区的13栋楼、500多间平房被以道路为线划分成四个网格,由住在网格区域的劝导员负责,每一栋楼还有楼门长以及相应负责的住户。
劝导队员每月上旬在全社区范围内进行巡视,中旬在自己居住的小区范围内巡视,下旬在自己负责的楼门和负责的户进行巡视。在赵淑伶拿出的“劝导日志”上工作记录一栏,劝导员们详细记述值班时社区的情况,“在文体路巡逻,一切正常。劝走一个卖核桃的小贩。指路五人次。今日大雨,但全员到岗。”
成效:抓逾200嫌疑人 社区基本零报案
永善社区民警李春海坦言,社区的工作纷繁复杂,一些邻里之间的小矛盾、小摩擦如未得到及时解决,很可能酿成大事甚至案件。社区劝导队帮助民警将小纠纷、矛盾及时化解。如今,社区从过去的每年十余起报案记录到如今基本实现零报案。
丰台警方介绍,截至目前,全区的劝导队员共发现劝导不文明行为12340余件,参与维护社区生活秩序11755次,劝解社区各类邻里纠纷1125件,提供破案线索879件,提供反恐信息60件,协助警方破获案件29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3人。
案例
深夜往邻居门上刷粪 劝导队员协助化解
2014年5月的一天夜里10点多,永善社区内,住在601的老刘刚要入睡,楼上又响起了拄棍敲击地面的声音。
“我让你敲!”老刘愤怒地翻身下床,提着早就准备好的一桶粪便和一把扫帚走上楼,拿扫帚沾着粪便给701“刷门”,瞬间,臭味弥漫了整个楼道。
701屋里,78岁的宋老太听门口有动静,走到门口准备看是咋回事儿,门一打开,扑鼻而来的臭味和满门的粪便,让宋老太很生气。此时,老刘用座机拨通了第106个报警电话,称楼上深夜扰民,根本没法休息。
报警后没多久,丰台镇派出所的民警同调解员刘爱玲一起来到现场,对民警来说,这两户都是“老熟人”了,在宋刘两家成为邻里的两年时间里,报警扰民、半夜砸玻璃、往门上抹臭豆腐泼粪,这两家的邻里矛盾不仅成了民警们的“心腹大患”,也给其他住户引来不少麻烦。
“按说邻里之间有矛盾是很正常的,但也没必要像老刘这么火大啊?”刘爱玲说,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老刘媳妇是家里的钱袋子,攥钱攥得紧。老刘买包烟也得问媳妇儿伸手要钱,还会常常面临“被拒绝”的尴尬,久而久之,一腔“怒火”无处宣泄,就盯准了楼上这对“不安分”的宋家老两口。
“砸玻璃、泼粪便这些行为本身就已经触及法律了,何况远亲不如近邻,多个仇家不如多个亲人!”为了从根源解决矛盾,刘爱玲先找到老刘媳妇,缓和夫妻俩之间的关系,又找老刘谈,从法理和情理两方面来做劝说工作,最后再跟老宋夫妇做工作。“屋子隔音效果差,大家都要互相迁就一下,太晚了就尽量减少走动,便己便民便大家!”
经刘爱玲这一调解,两家也都消了火,老刘左思右想,觉得自己不厚道,跟媳妇炒了几个菜拎到楼上去找老宋夫妇言和,还愧疚地说:“大爷大妈,您看你们夫妇俩儿女也不在身边,年纪大了,以后有事儿需要人手就言语一声,我立马就来!”这一幕被刘爱玲用手机记录下来,这是市民劝导员最寻常的工作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