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化妆品监测报告出炉:网购化妆品不良反应最多

26.05.2017  19:10

  5月25日是国际爱肤日,东方网记者今天从上海市食药监局发布的2016年上海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了解到,网购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频次最高,面部为化妆品不良反应主要发生部位。此外,上海目前已建成19家覆盖全市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市民遇到相关不良反应,可前去寻求专业帮助。

  该报告人口的年龄段集中于20-49岁的中青年人群,占七成以上。其中,女性1031例,男性51例,年龄跨度从10个月到85岁之间。报告共涉及1303种化妆品,其中非特殊用途化妆品1197种,占91.86%,它们包括护肤类、香水类、美容修饰类等。特殊用途化妆品有106种,主要为防晒类、染发类和祛斑类。

  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告涉及的具有产品来源信息的408种产品中,196种有明确产品来源,占总产品数47.30%,其中以网购产品报告频次最高为18%。化妆品监管专业人员告诉记者,一些来路并不清楚的网购面膜,为了达到“祛痘、抗炎”等功效,内含激素、抗生素超标,长期使用,不利于健康。

  而在2016年上报的化妆品不良反应初步诊断中,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最高,共1045例,占总例数96.58%;其次是激素依赖性皮炎21例,占1.94%。其他不良反应表现还有化妆品光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痤疮、化妆品唇炎、化妆品毛发损害、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等。

  报告还显示,2016年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发生部位以面部最多,达到1053例,占总例数的97.32%,其次是颊部、额部、眼周、口周、鼻部和颏部。主要皮肤症状为红斑、丘疹、水肿和鳞屑。

  此外,记者从食药监局获悉,在总报告病例中,斑贴试验阳性率高。其中有74例进行了原物斑贴试验,9例阳性。另外分别有17例和67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光斑贴试验和化妆品系列标准试剂盒试验,阳性例数分别为9例和24例。结合辅助检查和病史调查,关联性评价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与化妆品肯定有关的达到378例,很可能有关的为508例,可能有关的为181例,

  专家告诉记者,斑贴试验是帮助明确患者的皮肤病是否与使用化妆品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的试验方法之一,它是诊断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重要手段。该试验方法是将可疑的化妆品或成分敷贴于背部或上臂,模拟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反应的发生过程。

  东方网记者还了解到,为不断加强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维护消费者健康权益,上海在建立、完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的基础上,正不断推进上海市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机制。目前上海已建成覆盖全市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分布在全市19家医疗机构,包括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上海市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等。

  根据这些哨点以及部分生产企业、社会组织上报汇总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2016年,上海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共1082例,与2015年报告数基本持平。全年报告均为一般不良反应报告,未收到严重不良反应报告。

  专家提醒消费者,若发生疑似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皮肤症状,建议立即停止使用化妆品,并携带使用过的化妆品、外包装,及时到本市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就诊,并配合医生填写“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上报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