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权益——深化上海工会改革实施方案解读
7月23日召开的上海市总工会十四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审议并通过《进一步深化上海工会改革实施方案》,从筑牢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职工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全域覆盖的工会组织体系;优化立足需求精准导向的服务体系;完善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维权体系;构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工创新和技能提升体系;建设数字赋能、高效协同的智慧工会;提供支持有力、监管有效的组织保障等7个方面制定了17项具体改革任务。
筑牢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职工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任务1: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走深走实,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主题宣传,构建多方协同的研究平台,打造工会新型智库,制定《上海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意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助力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增强上海劳模风采展、上海工匠馆、上海职工直播课堂的影响力、传播力、感染力。推动职工文化深度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文化宫公益转型发展,拓展文化宫展示展陈、培训教育、文化体育、创作演出等功能。加强市、区文化宫、产业局文化阵地与市、区文化中心、党群中心的联动。
任务2:打造工会全媒体传播平台
构建上海工会全媒体传播体系,形成融媒体产品创作和传播合力,通过“报、网、端、微、屏”一体发力。做强线上线下互动,及时了解和呼应职工诉求。
建设全域覆盖的工会组织体系
任务3:健全基层工会组织架构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工会组织体系全域覆盖,在市、区局产业、街镇三级工会组织架构基础上,完善由街镇总工会、区域性行业性“小二级”工会联合会、企事业单位工会构成的“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做实“点”,推动符合单独建会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普遍建会;做强“圈”,在职工集聚的园区、商圈、楼宇、街面、建设工地等城市新空间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小二级”工会,覆盖小微企业及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做优“面”,街镇总工会扩大工作和服务覆盖面,推动“八大员”及文创、设计、动漫等新行业成立工会联合会,推动“属地建会,在地服务”。探索更加灵活的企业工会组织架构,鼓励规模型企业集团按照企业新管理秩序和流程架构,打破传统的组织、部门、业务边界,探索跨区域、跨部门、跨工种的工会组织架构。完善“全会做女职工工作”机制,落实工会女职工组织与工会组织同步组建工作。
任务4:创新建会入会方式
推动平台企业、互联网企业建会。推动外企建会建制。推动国有企业将建立工会作为与劳务派遣和项目外包单位开展经济合作的准入条件,实现国有企业各类用工人员组织和服务工作全覆盖。探索职工个体入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未建会企业职工可通过手机扫码,就近加入“小二级”工会或相应联合工会。同时推动个体入会职工达到25人以上的企业建立工会。坚持依法建会建制,推动人大对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条例、职代会条例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开展执法检查,实现本市非公企业工会动态组建率85%,工会服务有效覆盖100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优化立足需求精准导向的服务体系
任务5:打造覆盖广泛、便捷可及的服务阵地
优化工会服务阵地布局,构建市、区、街镇、“小二级”工会服务站点和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职工健康服务点、职工书屋、爱心妈咪小屋、职工学堂等组成的四级服务体系,覆盖职工集聚的园区、楼宇、商圈、居村、街面、建筑工地等。发布上海工会服务阵地数字地图,支持在线服务办理、一键导航。优化工会服务阵地功能,制定标准化服务清单,鼓励站点拓展个性化服务。
任务6:完善多方协同、多元梯度的困难职工帮扶体系
完善政府和工会出资帮扶、职工互惠互济帮扶、职工帮困基金会补充帮扶、社会各方爱心帮扶四级帮扶体系,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弱保障群体的帮扶力度。建立健全预防返困动态监测机制。丰富职工互助保障计划项目,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计划。探索建立退休再就业人员互助保障计划。发挥职工帮困基金会补充帮扶作用,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做强“点亮微心愿”上海职工互助品牌。
完善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维权体系
任务7:健全依法有序、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制度
推进民主管理融入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及其基层单位普遍将职代会、集体协商、职工董监事制度纳入企业章程,健全完善集团、子公司、车间或项目部等多级职代会制度。实现百人以上建会非公企业职代会动态建制率达到80%以上且逐年递增。加强职代会与职工董事监事制度有效衔接,企业董事会每年至少一次专题审议有关劳动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等方面议案,并列入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予以对外披露。督促平台企业建立民主协商沟通机制,打造职代会线上平台。
任务8:开展更宽领域、更有实效的集体协商
推动集体协商提质增效,指导企业就劳动报酬、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与使用、企业年金方案、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等涉及职工权益的事项,每年开展集体协商,积极推动将职工技能提升、生育保障、职工疗休养、女职工特殊权益等与职工发展相关内容纳入协商范畴,实现国有企业普遍签订集体合同,百人以上已建会非公企业集体合同动态签订率保持在80%以上且逐年递增。推动灵活用工集中的行业制定劳动定额指导标准,推动平台企业、关联企业与职工就劳动报酬、支付周期、休息休假和职业安全保障等事项开展协商。
任务9:实施更高层次、更加专业的维权服务
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工作格局。深化完善工会、法院、人社、司法行政“四方合作”机制,拓展地区劳动争议巡回法庭覆盖面,试点开展工会与法院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建设。推动完善劳动纠纷调处、职工法律援助制度,广泛提供企业“法律体检”服务。深化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全面推进实施“六步工作法”。
构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工创新和技能提升体系
任务10:激发职工创新活力
开展以创新力提升为目标的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聚焦浦东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长三角一体化、临港新片区建设等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组织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劳动竞赛;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七大前沿产业持续深化群众性创新活动。推动校企深化合作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劳模工匠学院和技师学院,采用工学交替、新型学徒制等教学方式。完善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制度。建设“职工创新馆”。
任务11:改进职工技能评价激励方式
推动完善职工技能等级评价制度,推动企业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建立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需要的职工技能培训、提升、等级认定标准。大力推动职工技能晋升激励机制建设,推动政府把优秀技能人才纳入本市居住证、居转户、直接落户的梯度化人口政策体系,推动行业、企业落实职工技能提升与薪酬待遇联动。
任务12:促进职工创新成果转化
构建职工创新成果评选体系,畅通基层岗位创新成果、地区行业优秀创新成果、上海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国家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逐级申报、参评通道。为职工提供专利申请服务。搭建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推动企业建立职工创新发明基金。
建设数字赋能、高效协同的智慧工会
任务13:优化工会数据库
升级工会组织库、会员库,创建全市工会组织“组织码”,为全市工会会员制发“电子会员证”、创建“会员码”,职工可通过扫描所在街镇园区行业工会或相应工会“组织码”,领取个人“电子会员证”“会员码”。实行“一码通办”,工会组织凭“组织码”,实现创立、管理、转移、注销在线完成;职工凭“会员码”参与工会活动、办理工会事务、享受会员待遇。
任务14:推动数字化赋能基层工会
完善上海工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上海“工会云”,实现市、区局产业、街镇和基层工会数据联通、信息联通、业务联通。优化上海工会网上服务平台。做到思想引领网上有阵地、服务保障网上有载体、维权网上有平台、民主参与网上有通道。推动工会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打造工会工作升级版。
提供支持有力、监管有效的组织保障
任务15:建设率先垂范的模范机关
推进模范机关建设,推动“我为职工办实事”常态长效落实落细。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深化细化“四责协同”机制,持之以恒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以市总干部队伍建设带动全市各级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先进推动上海工会工作走在前。
任务16:打造创新有为的高素质队伍
建立健全代表、委员履职和作用发挥机制,建立职工身份人大代表、工会界别政协委员、各级工代会代表联系基层制度,促进“常态化履职”。加强各级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推动选派区局产业工会新任班子成员到市总挂职、市总干部到基层蹲点调研。探索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的优秀人员中遴选工会社工,拓展社工队伍来源,壮大工会志愿者队伍。建立自下而上的评价机制。
任务17建立促进工会发展的资产监督管理机制
拓展经审工作深度广度,建立以风险防范、内部控制、健全机制和服务职工为目标的管理审计、绩效审计、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探索区局产业工会主要领导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畴。探索区局产业工会经审主任人选配备专业化。提高工会资产管理效能,成立上海市总工会财务资产管理事务中心,加强对全市资产管理统筹,重构资产监管流程。试点各级工会共同投资经营工人疗休养基地。探索新建非公企业工会经费收缴新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外企实际的工会预决算和经审制度。
编辑:贡小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