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者·上海市劳动模范、申通快递驾驶员关立平
子夜时分,很多人已经进入梦乡,但关立平的工作刚刚开始。从2010年进入申通快递,他在申通工作了十年,一直从事夜间长途运输工作。
23:30装车出发,等回到上海,天刚放亮,关立平整顿好车辆和货物,回家给妻子和孩子做早饭。这十年来,他一直保持着如此的工作节奏。记者在采访关师傅时获悉,作为一名来自东北哈尔滨的硬汉,他曾英勇救火,至今手臂上和胸口处还留着显眼的伤痕。他说,做好工作的前提是做一个好人。
每日提前到岗一小时
“夜行侠”十年如一日
2010年,当时已经45岁的关立平离开哈尔滨,来到上海打拼。“当时我挺迷茫的,老家那边下了岗,想到上海找一下机会。”关立平告诉记者,在老乡的介绍下,他找到了申通快递驾驶员的工作,一干就是十年。
关立平需要行驶的路线是上海到江苏江阴,每天夜里往返运输。由于工作时间的特殊性,很多人并不愿意做这个日夜颠倒的工作。但关立平一干就是十年,毫无怨言。据其统计,10年来,他驾驶车辆往返于上海市和江苏江阴之间,里程已累积60多万公里。
作为一名专业长途车驾驶员,关师傅可谓以路相伴、以车为家,关立平爱车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严格执行几十万个规范动作,书写了行车10年无任何事故、无任何违章违纪的纪录。值得一提的是,他每天会提早一小时到岗,仔细检查车辆、货物,并且做好各项交接工作。
在快递行业最为忙碌的“双十一、双十二”时间段,他经常会在通宵出完车之后,继续在白天原本应该休息的时间去各个忙碌的站点做点工作。“趁我身体还挺硬实,就多干一些吧,大家都在忙,我休息下来,似乎也不像话。”关师傅说的话总是特别实在,常常有人劝他工作别太执着了,工资又不会比别人多拿,没必要这样时刻绷紧着神经开车,可他却觉得,工作一定要多努力多付出,只有认真用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自从担任班车司机工作以来,他每天发车前总要对车辆灯光、雨刮、转向、制动等系统检查一遍,仔细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安全行车。下班时,又经常推迟半个小时,对车辆进行一次保养,检查线路、油路、发动机皮带等。同时,把车内卫生搞干净,除了保持着十年无事故、无违章的纪录,他从未收到转运中心不满意的投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高速道路通行会受到气候和节假日的影响而变得拥堵,关立平经常会遇到封路的情况,“有时候只能在车上睡一会,心里也很着急,但没有办法,尤其是遇到那些大雾天气等。”
关立平说,尽管工作时间拖长了,但在恢复通行后,安全依然放在第一位。
火海穿梭英雄无畏
至今留下显眼伤痕
在这次采访过程中,关立平还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一个颇为惊心动魄的故事。
2013年2月15日农历初六,这本是一个合家团圆欢乐的日子,这天早上7点多,关立平像平时一样,在房间里休息,突然,他听到厨房传来一声惊叫,赶忙跑过去一看,煤气罐着火了!原来是邻居早晨起来煮面,几次打不着火,煤气泄漏引起了煤罐着火。
这幢楼房一共住了9名房客,共用的厨房里还放着两三个煤气罐,万一失火引爆其他几个煤气罐,后果将不堪设想。就在这时,一个房客拿着两条棉被冲进厨房,盖住了失火煤气罐。他本想用棉被扑灭大火,但是棉被没有把火扑灭反而烧着了。情况万分紧急,容不得有丝毫犹豫,危急之中,关立平赤手抱起着火的煤气罐,火速跑出了厨房,穿过客厅,移到阳台上。又返回,将其他几个煤气罐隔离开来。最终险情得到控制,所有的房客都安全脱险。
不过短短的几分钟,关立平的双手、手臂、脸部都被烧伤,皮肤表面起了血泡。颇为硬汉的他忍着剧痛,开车到松江医院,开车的时候,他双手一直在颤抖。
据当天陪他一起去医院的邻居描述,关立平的双臂烧伤十分严重,双臂的皮肤已经脱落,不能穿衣服,只穿一件薄薄的马甲。由于伤势严重,当天关立平又转到108部队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如此严重的烧伤让他身上的疤痕特别明显,手臂上、胸口上明显可见。关立平说,自己当时几乎是条件反射式的反应,也没想那么多,在医院躺着的那几天想起来倒是后怕,“我也没想到自己当时能冲得那么快,这可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吧。”
义务献血硬汉有爱
要为社会多做贡献
申通的工作人员在采访时对记者说,关师傅做很多事情,都是默默的,干完了,我们才发现。记者了解到,关师傅常年坚持义务献血,积极倡导并带动身边同事献血、献造血干细胞。据统计,仅2005年-2009年,关立平就累计献血超过10次,献血总量超过4000CC。
2015年2月11日,关立平又行善举,志愿向区红十字会申请遗体捐献。当天,他在家里与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签订了上海市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自愿身故后,无偿捐献肾脏、肺脏、肝脏、胰腺、心脏、小肠、角膜等人体器官用于临床,以挽救他人的生命。他还鼓励妻子也加入遗体捐献志愿者队伍,为社会多做贡献。
这次被评选为上海市劳模,关立平倍感骄傲和自豪。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民营快递行业里第一位评上劳模的一线工作者。对此,关立平也是心怀感恩,“我做的是很普通的工作,能够获得这样的荣誉,我更有前进的动力了。”
来源:劳动报 作者:庄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