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上海交大“土洋博士”同台竞技

16.10.2014  12:07

  今天,最新一期《Nature》杂志推出高等教育专刊,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试验成果也位列其中。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受邀发表《中国大学“三步走”改革———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的署名文章。文章阐述了上海交大实施“三步走”战略,使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逐步“并轨发展”的改革措施。

  为了快速提升师资水平,国内大学纷纷开展改革探索,比如高薪聘请海外高层次人才等。但在张杰看来,如果仅仅依靠引进少数几位“明星”教授尚不足以有效地全面提升大学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发展。而且,由于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在薪酬和待遇方面存在的差距,还有可能挫伤本土教师的积极性。“因此,中国大学亟需根本性的、系统的、制度性的改革”,张杰在文章中强调。

  张杰表示,随着学校海外引进人才达到一定体量,本土人才与其“同台竞技,共同发展”的诉求愈来愈强烈。2007年起,上海交大开始为新引进的青年教师试点建立了长聘教轨(Tenure-Track)体系,这也是很多世界名校通用的教师晋升体系。青年教师的发展以六年为期,其晋升需要通过专门组成的长聘教职聘任委员会,根据国际同行评议的结果对其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行严肃认真的评估而最终确定。张杰表示,“在过去的6年里,已有1251名青年教师获得了研究、住房和生活的额外资助,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激情。”上海交大计划从2015年起,在全校范围启动向长聘教职/教轨的过渡。全校的并轨工作计划于2018年完成。

  文章详细介绍了“分类发展改革”战略。针对本土教师,上海交大设立了三类岗位的分类发展道路: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张杰介绍,每条道路同一级别岗位的起薪大致相当。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发展通道,随着教师能力的不断提高,后期也可以根据同行评议结果转换岗位。张杰表示,“通过改革,过去4年来,现有教师的平均收入增加了60%,未来4年还会进一步增长。

  张杰介绍,2007年以来,约有450位世界一流学者和青年拔尖人才加盟交大,本土教师中已有超过250位转入了长聘教职体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从2006年的50%上升到2014年的85%。

来源:《劳动报》 2014.10.16 第12版

原文: 上海交大“土洋博士”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