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兽医到城市“安全卫士” ——记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刘佩红
图片说明:刘佩红在实验室工作。
当黄浦江里出现漂浮死猪,她立刻带领自己的团队来到现场,在弥漫着高度腐臭的空气中,大家一边强忍着恶心,一边坚持采集检测样本;H7N9禽流感接踵而来,她又和检测人员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在实验室里连续10多天“连轴转”,24小时紧张检测送来的样本;随后,在一场场专家咨询会和市政府新闻通气会上,她冷静而严谨的话语,为科学防控疫情和正确引导舆论打好了“底色”……
她叫刘佩红,是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报考大学时,热爱植物保护的她,因被调剂到“兽医”专业,曾小小失望过。然而,就是这位文弱而感性的女性,成了城市公共卫生领域出色的“安全卫士”。
风口浪尖的重重考验
面对前来群访的记者,刘佩红有些不适应:“让大家这么麻烦,很不好意思……”45岁的她,戴着眼镜、梳着马尾辫,长相文文静静,说话慢条斯理。但此前的一场场重大考验中,人们见识到的,是柔弱文静背后的力量。
去年3月8日晚上,刘佩红首次在电视上看到了“黄浦江现漂浮死猪”新闻。第二天一早,按照市农委的指示和要求,她便带着技术骨干,赴现场投入死猪样本采集,开展相关病原检测,一干就是1个月。
临近清明假期,本以为可以“喘口气”了,没想到,H7N9禽流感疫情来势汹汹。3月30日,获悉上海爆发疑似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她立刻组织人员,开展疫情排查。凌晨四五点就已出现在农贸市场、养殖场、周边树林、公园……连续加班加点,终于取得初步检测结果。4月4日晚,农业部宣布“松江沪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时,她和同事们已经做到了“心里有底”、“后续处理有依据”。
以往,上海动物疫控中心一年检测5000多份禽流感样品。但去年,仅4月份就检测了1.5万份禽流感样品,是以往3年的工作量。最初的十多天,大家都没有回家,在实验室里24小时“连轴转”,累了就在办公桌上趴一会儿……
极度疲劳和压力下,她头脑里始终“绷着另一根弦”,观察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因为,暴露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下,最怕的是工作人员感染病毒。一旦有工作人员打个喷嚏,或咳嗽几声,就揪心不已。但全中心没有一人临阵退缩。
中心副主任沈悦坦言,刘佩红没日没夜坐镇和陪伴,在整个团队中起到了“主心骨”和“定心丸”的作用。可当时,她面临期中考试的儿子,连续一周发高烧上医院打点滴,都无暇顾及;她本人,也受着颈椎病和气管炎的反复折磨。
之后两个月,活禽交易关闭,刘佩红也没有丝毫懈怠。她和技术团队很快给出了一个重要判断:上海地产家禽尚未检出H7N9流感病毒!这让市领导和广大市民安心不少。6月,活禽交易开放后,他们仍坚持调查、采样、检测,为市政府最终作出“对活禽交易市场实行季节性休市”的决定提供依据。
2003年以来,刘佩红先后参与了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A型口蹄疫、甲型H1N1流感等一系列重大动物疫情和突发事件的阻击战,并为确保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期间“上海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迷茫之后的快速成长
电视镜头前,刘佩红关于禽流感的专业回答,从容而严谨;国际组织官员面前,她关于上海如何防控的详细介绍,滴水不漏……别以为刘佩红“天生厉害”。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初,她也曾有过纠结和迷茫。
刘佩红出生在吉林长白县,大学被调剂到"兽医"专业时,曾动过不想学的念头。"但作为'好孩子',我还是决定认真学好这门专业,干一行爱一行。"说这话时,刘佩红表现出了女性的"温婉"和"韧性"。
1995年刚来沪工作时,她也有过困惑:上海不是养猪养鸡的大省市,一名兽医的作用是否太渺小了?但随后领悟到: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疫病防控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自己的岗位和行业作用必然越来越重要,将承担起为城市安全"保驾护航"的神圣使命。
除了不怕脏苦累,刘佩红还十分"沉得住气"。门诊解剖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每天与死猪、死鸡等打交道,"解剖动物尸体,必须胆大心细,刀口并不是可以随意划开的……"她把工作变成喜爱的事情,"看到生病的猪群恢复了健康,我格外有成就感。"
埋首科研,她快速成长。早在1998年,她就承担起了"猪链球菌病研究与防控技术"课题研究,前后坚持了8年,后来,课题组研制出猪链球菌病的疫苗,取得了国家新兽药证书,为全国猪链球菌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多年来,她多次提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被采纳,主持或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达到了近30项,起草了6项标准和30多项技术规范,她和她的团队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作为南京农业大学聘请的硕士生导师,她已培养6名硕士研究生。
年轻的农业专家,还"很接地气"。说起刘佩红,奉贤区芦泾牧场的场长金志荣至今满怀感激:"以前,猪场生产水平不高,猪病不断,小猪成活率低。2011年,刘主任作为结对专家,几次来到养猪场调研,帮助找到了原因;制订'伪狂犬野毒净化计划',并培训饲养人员,逐步控制住了猪病……"现在,猪场的小猪成活率由60%攀升到了90%,在全市数一数二。
行业里的超前布局
"我们并不怕打动物疫病的攻坚战,但我们更愿意守住的,是那一份宁静与祥和。"刘佩红坦言,能在严峻和严酷的动物疫病面前"临危不乱",关键在于多年来对疫控工作的不断思考和大量超前的技术储备。
中心研究员周锦萍告诉记者,早在2002年,刘佩红便提出要对中心实验室开展质量认证,以保证"数据的准确、真实和可靠",之后中心实验室先后通过了计量认证、国家实验室认可委认证和农业部省级兽医实验室认证,成为行业内第一家通过三认证的省级动物疫控机构,并在历次国内外实验室比对中取得优异成绩。她还指导并推动区县兽医实验室,先后全部通过了计量认证和农业部区县兽医实验室认证,有力提升了上海兽医实验室的整体能力和水平。近年来,该中心每年开展30多种疫病、近30万份样品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也为上海乃至全国疫病科学防控提供技术依据。
"以前,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十分薄弱。"奉贤高级兽医师卫龙兴说,刘佩红曾多次建议组建区、镇、村防疫队伍,现在,这几支队伍已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但如何形成较强的战斗力?为此,刘佩红提出每年开展理论知识培训,向基层人员传授国内外行业最新信息、技术和方法,要求"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两次培训"。同时,全市还每年举行采样竞赛等多项技能大赛,成功调动起基层防疫人员提高自身技能的积极性。
嘉定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畜牧师陈建生则说,正因为有实力、有远见,刘佩红不仅在自己的团队中有较强号召力,在各区县动物疫控队伍中也是"一呼百应",上下同心"保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