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首位华人副院长牛惠霖后人向附属仁济医院捐赠珍贵文物[图]

29.10.2015  12:24

10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位华人副院长兼外科主任牛惠霖医师女儿牛恩美女士到访医院,感谢仁济医院时隔近80年还记得父亲当年的贡献,并向医院捐赠了牛惠霖医师生前使用过的眼镜、烟灰缸、茶杯等生活物品以及当年患者赠予牛医师的牌匾。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郭莲、副书记闵建颖代表医院接受捐赠,并向牛恩美女士颁发了捐赠证书。  

当时患者亲手绣制的赠送给牛惠霖医师的“今世华佗”牌匾。

2015年5月4日,《新民晚报》A21版刊登了名为《一个美国家庭与九个中国孩子的故事》的文章,引起了仁济医院党委宣传科袁蕙芸的关注。文中提到的牛惠珠、牛惠生是否会与仁济医院历史上首位华人副院长兼外科主任牛惠霖医师有一定关系?在新民晚报副刊部主任刘芳与《上海滩》杂志编辑部主任葛昆元的热心牵线下,得悉牛氏后人将于十月回沪。10月15日,在《上海滩》编辑马老师的关心下,仁济医院了解到牛惠霖医师的女儿牛恩美女士近日归国整理其父亲及亲属遗物,于是宣传科立即与牛恩美女士取得了联系,从而促成了此次捐赠。  

当时牛惠霖常戴的眼镜。

牛惠霖生前常用茶杯,刻有“惠霖”二字。

据悉,牛惠霖医师于1889年生于上海,是中国第一代海归西医师,获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成为英国皇家外科学会会员,还领有皇家内科学会开业证书,并在英国行医达十年之久,练就了高超的医术。他于民国8年(1919年)回国,任仁济医院副院长兼外科主任,是仁济医院首位华人副院长。他带回了消毒、麻醉等一系列新技术,开展了四肢创伤等新手术。从此,仁济的外科开始与世界同步发展。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牛惠霖作为中国红十字医疗队医务组长东渡救助,积累了丰富的创伤救治经验。1927年和1931年,红军将领陈赓腿部重伤两次秘密来沪就医,也是由他和他弟弟、骨科专家牛惠生(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共同治愈。这也为后来的战地救护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牛氏兄弟均为当时名医,在国际上卓有声誉。牛惠霖一专多能,擅长外科,并精通内科、肺科、妇产科、眼科和耳鼻喉科等学科医术。牛惠生为骨科专家,1926年获得美洲医术学会名誉会员的荣誉。他们对病人一视同仁,无不精心诊治,广受社会各界人士赞誉。此次由牛恩美女士捐赠的“今世华佗”牌匾,便是当时的患者对牛惠霖医师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的感激和褒奖。    

此外,据牛恩美女士透露,牛家与宋家也颇有渊源,两家是姨表亲关系。1872年,牛惠霖父亲牛尚周作为第一批留美幼童在波士顿结识当时还是茶叶店伙计的宋耀如,结下深厚友谊。  

1872年8月牛尚周(前排右一,牛惠霖的父亲)等首批30名留美幼童。

1913年6月宋庆龄大学毕业回国前,表兄妹们在波士顿相聚,左起:宋子文、宋庆龄、牛惠珠、牛惠生、宋美龄。

回国后,牛尚周将自己妻子(倪珪金)的妹妹(倪珪贞)介绍给宋耀如相识并结为连理,后诞下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及三兄弟(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之后宋氏家族影响中国近代数十年历史。牛、宋两家晚辈从小一起长大,牛惠生和其妹牛惠珠还与宋庆龄、宋美龄姐妹共同留美学习,感情颇为深厚。抗战爆发后,牛氏兄弟毅然回国用医术支持抗战,组建战地救护队救治伤员,宋家姐妹亦鼎力支持,成为一段佳话。宋庆龄对牛家晚辈也颇为照拂,亲自关心他们的学习进展,并多次与他们通信,勉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受父辈善举的感召,牛家后人也大都走上从医道路,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很大贡献。  

此次牛恩美女士是专程回国向仁济医院捐赠其父亲遗物,并在专人陪同下参观了东、西两院院区,亲身感受到了百年仁济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新时期的飞速发展。她的善举也感动了在场的医护人员,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将“仁术济世”院训精神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不辜负前辈的殷切期望。      

背景故事:牛惠霖与牛惠生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牛惠霖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硕士学位。当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得医学博士学位,领有皇家内科医师学会开业证书,任伦敦医院主任医师。民国8年(1919年)归国,历任仁济医院副院长兼外科主任、上海红十字会总医院(今华山医院)院长、上海时疫医院(今红光医院)院长、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教授、中华医学会会长及上海分会会长等职。1937年,牛惠霖积劳成疾,患上肝病,于11月20日逝世,年仅49岁,噩耗传来,医学界为之震动。  

牛惠生于1910年在圣约翰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1914年获医学博土学位。同年7月赴新斐德福城圣路加医院任外科医师。1918年回国,主持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并成为北京医学会、哈佛大学毕业同学会及华北留美学会秘书及美国医学会和骨科医师协会会员,还先后担任上海红十字会总医院院长、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医学协会会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及中华外科学会会长等职。北伐战争时,还曾任国民革命军军医总监之职。他于1936年在沪创办了孙中山纪念医院(今中山医院),并任第一任院长。    

牛氏兄弟均为当时名医,在国际上卓有声誉。他们兄弟共同创建“霖生医院”,并分别在上海福煦路(今金陵西路)和南京路(今南京东路)设立诊所。他们对病人一视同仁,无不精心诊治,贫苦的挂号费也不收。为方便病人就诊配药,还在南京路开设利济药房(今冠心药房)。民国18年,牛惠生在福煦路创办我国——也是远东——第一家整形外科医院,任总办兼外科主任。很多伤残儿童经其亲手矫治而重露笑容,医院被誉为模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