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学家分享科技发展前沿信息 第二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举行
第二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
12月17日,第二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暨第一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举行。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Allison)以及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Honjo)因其在人类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获颁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并将分享300万元人民币奖金。
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评审委员会由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担任主席,多名诺贝尔奖以及菲尔兹奖获得者担任评委。
此次获奖的詹姆斯·艾利森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他首次发现阻断CTLA-4能够激活免疫系统的T细胞攻击癌细胞,同时研发出世界上第一种用于免疫-肿瘤疗法的CTLA-4抗体。另一名获奖者本庶佑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首次发现PD-1是激活T淋巴细胞的诱导基因,其后续研究揭示了PD-1是免疫反应的负调节因子。
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菲尔兹奖获得者沃恩·琼斯(VaughanJones)在接受采访时称,在此次评审中,评审委员们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因为此次评奖的最重要标准,是科学家从事的研究既是基础研究领域又对现实应用有很直接的推动作用。最终这两位科学家获奖,是因为他们从事的都是癌症治疗的研究,而且他们的成果会对大量的人群产生作用。更引人入胜的是,他们的研究并非对癌症细胞直接作用,而在于通过影响人类的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在评审委员们看来,这样的发现并非出于偶然,而必须是基础研究达到一定程度后,对科学有了深刻的理解,才会产生这样的发现。对这类成果的奖励,有助于鼓励年轻人提升对基础研究的兴趣,以及有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基础研究。
在大会主论坛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杰·科恩伯格(RogerD.Gornberg),狄拉克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资深专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迈克尔·乔丹(MichaelI.Jordan)等知名科学家,分别就人类疾病治疗、计算的量子飞跃、计算思维和数据科学等主题作大会特邀报告,分享有关领域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成果。丁肇中以“AMS实验在国际空间站上五年的最新结果”为题作论坛专场报告会。
“复旦科技创新论坛”由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高等学术研究院承办,中植企业集团赞助。论坛从2015年开始举办,旨在通过搭建全球视野下的交流与分享平台、聚焦全球科技前沿领域和创新趋势,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