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开发到极限 发出引领全球的"陆家嘴声音"

27.03.2016  12:57

  提到浦东陆家嘴,人们脑海里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可是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陆家嘴的楼不再长高,这块中国改革开放的热土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当游客还在习惯性赞叹陆家嘴的高楼和绚丽的霓虹时,金融城已在思考高楼背后的故事。

  高楼见证发展速度

  天气晴朗的日子,在上海的许多地方,只要遥望黄浦江的方向,都能看到“上海中心”。

  谁能想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的很长时间里,浦东最高的建筑,竟是一座只有8层约25米高的消防瞭望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陆家嘴的面貌迅速改变。1986年,东昌路、浦东南路口的6层楼浦东邮电楼挡住了瞭望塔东面的视线,1988年13层的东昌大楼超过了瞭望塔的高度,1989年张杨路、浦东南路口的24层高的天后宫大楼、东昌路的东园公寓和1991年的两幢上船大楼等高层建筑相继竣工。

  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后,陆家嘴的高度迅速被刷新。1993年11月28日,金茂大厦开工建设;1995年6月28日,银都大厦正式落成……东昌消防瞭望塔从当初的浦东“大高个”变成了“小不点”。1999年9月13日,瞭望塔在一声爆破声中被拆除了。

  可以说,在过去的20多年里,高楼就是陆家嘴的名片,楼“”得有多快,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金融城发展的速度有多快。现在,这一切即将改变。

  国际竞争力仍有差距

  周末,想来上海发展金融咨询业务的李振,开车到陆家嘴逛了一圈。让李振失望的是,很多中介告诉他,在陆家嘴短时间要找一个办公地不容易。

  “楼缺缺”一方面体现了陆家嘴的身价,另一方面也道出了小陆家嘴地区,经过20多年发展,空间开发已到极限,未来几年,小陆家嘴地区不会再有超高建筑诞生,“长楼”的趋势减缓了。

  楼不再“长高”,就像人会有一定的生长高峰期,这是必然的发展规律。真正让陆家嘴人不安的是,即使楼宇的高度早已超过了伦敦、纽约,但衡量金融城成熟度的核心指标,比如国际竞争力仍有差距。

  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尽管陆家嘴发展迅速,但与纽约、伦敦金融城相比,上海在金融市场、机构、人才、产品等方面的规模和能级,以及集聚和辐射能力明显逊色。目前,伦敦金融城承载着全球三分之一的外汇收入交易,经营着全球20%的国际银行业务,承揽了全球36%的场外衍生金融产品,集中了世界航空保险31%的业务量,占据了约一半的国际股权交易额。

  仅仅“长楼”对旨在打造国际金融城的陆家嘴来说,远远不够。

  长出机构、功能、人气

  那么不“长楼”的陆家嘴,能长出什么??

  长出机构。“十三五”时期,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将要强化高端要素集聚和整合能力。支持上交所、中金所等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打造面向国际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动上海保险交易所落户,打造区域性再保险交易定价中心。争取中国信托登记有限公司落户,发展信托登记市场。依托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吸引大型央企、国企、民企设立进行跨境投融资和收购兼并的功能性平台。积极举办各类国际会议、高规格论坛和行业信息发布会,依托大数据技术增强信息生成、加工、挖掘和发布能力,发布各类“陆家嘴指数”,发出引领全球的“陆家嘴声音”,提升国际沟通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打造国际信息枢纽。同时,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基地和高级特聘国际公务员制度,创建最开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长出功能。“十三五”时期,陆家嘴还将以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支持区内金融要素市场、大宗商品市场、航运市场发展,大力培育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文化贸易、珠宝玉石、再保险、融资租赁、电子商务、信托登记等新兴市场发展,大幅提升国际投资者参与范围和交易便利化程度,丰富交易品种和工具,推进交易模式创新和期货、现货联动发展,加快完善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为核心的跨境支付、结算、清算等交易基础设施,着力防范各类市场风险,代表我国抢夺全球资源产品的定价权与标准制定的主导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陆家嘴价格”和“陆家嘴标准”。

  长出人气。“十三五”时期,陆家嘴将加快推动浦东美术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建设,吸引上海轻音乐团等国内外顶尖文艺团体入驻,打造具有国际水准、深度契合陆家嘴白领需求的文化设施。依托城市更新计划,在商务楼宇、街道社区、滨江地区、码头老厂房和边角空地筹建小型专业博物馆、艺术画廊、大师工作室、文化体验中心、电影院、小剧场和文学咖啡馆,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陆家嘴艺术街区”。未来,陆家嘴将打造与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巴黎左岸齐名的“陆家嘴东岸”文化城。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