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给孩子灌输“心灵鸡汤”
据《人民日报》报道,由某部委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征文评选中,评委张贺看了580篇文章后,得出一个结论,所有文章都假:写假事、抒假情、发假议论,缺乏真情实感。张贺认为,这与语文教科书中本身充斥着虚假空洞的文章密不可分。
为了说明一个“大道理”,教育学生孝顺、感恩、有责任心,教材会选择编造出来的故事,甚至不顾基本的逻辑错误。学生在作文中,为迎合老师的趣味,也会随意编造名人故事,名人名言。诸如孔子从来没有说过什么话,但学生张口就“孔子云”,爱因斯坦也没做过什么事,但学生却举例爱因斯坦曾经怎样,老师也不管这是否是孔子云、爱因斯坦所做,只要学生表达的“主题”正确,就会给学生高分,还认为学生博通古今。
不要说这种心灵鸡汤体文章在中小学很流行,就是现在的微信朋友圈,也经常转发这种心灵鸡汤体文章,假借某个名人之口,发表成功学、道德经、育儿经、婚姻爱情看法等等。这些心灵鸡汤文章,根本经不起推敲,一看就是编造,常识错误一大堆,可是转发却很红火。原因在于,大家已经习惯了灌输,以为这就能培养更美的心灵、道德和情怀。
假的东西,本就与诚信背离,无论出于何种“美意”造假,说到底都是假,尤其是用于教育学生的教材中,传递给学生的价值观念是,为表达某个主题,可以不择手段,不注重材料的真实性,不讲逻辑和常识。像表达感恩,学生可把父母写成患重病,而老师也居然给这样的文章高分。
这不但不利于引导学生真实表达,还破坏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妨碍学生培养质疑和批判精神,学生被要求接受老师、教材中讲的一切,而不是对某一问题进行思辨。我国中小学生的作文,由此材料虚假、逻辑混乱者众,而等到他们走进大学、走上社会,也很难从这样的思考和表达中走出来,待成家生子后,还会用同样的手段、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灌输教育模式,不是把某一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该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念和想法,这就需要启发式、探讨式教育,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根据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才能引导学生自由思想,培养学生严谨的说理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高考作文在逐渐探索材料作文,希望给学生更大的思辨、表达空间,然而,由于整个中小学的教育还采取灌输教育方式,学生应对材料作文,依旧拿出应试作文那一套,所以,在材料作文中,宿构作文还是占绝大多数。这给我国中小学教育提出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如果要培养有较强思维能力、良好表达能力的合格人才,必须对传统教育方式进行全面改革。
针对目前的教育管理和学校办学制度,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到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提到,要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实行学校现代治理。这是改革灌输教育模式,让学校办学回归教育家办学的根本途径。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