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创新求解“脱实向虚”难题 既不让金融资源空转又扎紧坏账风险篱笆

05.04.2016  11:51


  ■服务实体经济,把金融资源有效精准输送到真正值得扶持的企业手中

  ■着力优化对科创的金融服务,加大对重点领域及民生发展的金融支持

  “金融首要任务还是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金融最大的风险。”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这样开门见山,定调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的本质要求,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我们将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推动各金融机构着力优化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不断加大对重点领域及民生发展的金融支持。”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指出。

  然而,服务实体经济,如何把宝贵的金融资源有效、精准地输送到真正值得扶持的企业手中,防止“大水漫灌”,克服“脱实向虚”?是个难题。既不让金融资源空转,又扎紧坏账风险篱笆,上海试图以创新解题。

  从解决信息不对称开始

  在国际经济复苏缓慢的大环境中,去年以来,我国在货币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降息、降准、定向降准等措施。这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的成本,而不是一场“大水漫灌”式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释放的资金,要求金融机构着力支持实体经济,绝不能脱实向虚。

  货币市场是流通的,如果没有控制和导流、出现“漫灌”,就会导致有的领域漫出泡沫,而那些真正有需要的地方,金融资源却被虹吸走了,那就成了“脱实向虚”。要做到找准成长有需求、发展有潜质的企业进行“精准滴灌”,关键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现在,上海试图用互联网思维和办法化解难题。上海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产品查询平台,就是这样一个银—企信息大平台。目前上面共汇集了在沪67家银行的370余款产品,基本实现上海各类银行全覆盖。经过五次功能升级,最近推出的3.1版,除了原有的信贷产品查询、留言通知和反馈、联系银行等功能外,还新增网贷直通车、小微信贷资讯及银行网点查询功能。小微企业可以在该平台上在线体验和申请相关银行网贷产品,了解金融资讯和贷款申请流程等相关信息,查询上百家银行小微服务网点。目前小微平台网贷直通车已与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浙江民泰银行5家银行的网贷产品建立了链接,后续还将不断增加。作为上海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尤其小微企业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个电子化透明平台,就如一个搬到网上的金融产品自由市场,大大提升了小微企业寻找、匹配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的效率。目前该平台点击量已超16万人次,手机APP应用程序合计下载量达6200余次。

  风险拉锯战转为引力场

  当然,金融机构自身也要防范风险。去年,由于一些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导致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上升。眼下经济增速放缓、部分企业脆弱,如果简单、粗暴“抽贷”,银行自身确实切割了风险,企业却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到,要做一些符合创业创新需求的金融创新,例如投贷联动模式。而这,上海已经在“尝鲜”。在上海《关于促进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把“开展投贷联动融资服务方式创新”作为第一条举措。市金融办今年也明确提出,要会同金融管理部门,积极支持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风险分担、损失抵补等制度创新,为科创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沪上首家民营银行——华瑞银行获准开展投贷联动产品“共创贷”,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成长所带来的投资收益,来抵补银行贷款投放所产生的风险,以股权债权结合的综合金融手段,为轻资产科创企业提供创新的融资便利。

  无独有偶,浦发硅谷银行借鉴了硅谷银行的成功模式,通过“投贷联动”,使优质高科技企业获得急需的资金支持,而且比普通信贷期限更长,更为其引入了与自身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长期战略价值投资人。这样的做法,既降低企业借贷杠杆率,又缩小了银行放贷风险敞口,把企业与银行之间的风险拉锯关系,转化成了优质潜力企业与低成本金融资源之间相互吸引的引力场,这也为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创造了最佳金融生态。

  上海银监局数据显示,围绕创新链打造金融服务链,支持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截至2015年末,上海辖内共有9家银行以“投贷联动”模式共为105户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余额10.2亿元。

  “一圈一链”巧解企业融资难

  对于孤立的一家小企业,在经济面较冷的情况下,银行不敢轻易授信、放贷成本也高,但如果聚沙成塔,情况就不同了。

  不久前,上海某石材公司从招商银行上海九亭支行获得100万元融资款。这在从前是非常困难的,企业要以自己的房产抵押担保,融资成本也很高。而这一次,该企业依托其产业链下游的客户——一家大型幕墙公司在招行的授信额度,以较低的融资利率提前变现了他们对幕墙公司的“应收账款”。

  央行等八部委最近在《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这项招商银行的“付款代理”恰是这样的例子。业内专家评价,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应收账款是个关键枢纽点,依托产业链上较大的核心企业在银行的富余授信额度,给予其供应商低成本融资,且供应商无需抵押担保,核心企业到期后正常支付给供应商货款即可。对于饱受应收账款拖欠影响的中小微企业群体,可以受益于这种创新模式,正切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

  科技型小企业K公司的手机支付芯片近期赢得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订单,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对该企业的接单情况和应收账款余额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向该企业发放了应收账款池融资贷款,贷款额相当于企业1年期流动资金,对于发展欣欣向荣、日子却“紧巴巴”的小企业雪中送炭。有了这一融资支持,企业得以平稳有序开展生产,更巩固了与中国移动的合作。

  除了基于纵向的产业链,也有对同一横向空间的企业圈批量放贷。交通银行通过与徐汇区政府、漕河泾开发区合作,为园区内的科技型小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信贷支持。上海农商银行对接张江“一区二十二园”,确保1年30亿元信贷额度专项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该行还批量开设了近60家小微企业专营网点,主要设在专业市场、产业园区、大型社区等,从这些经济集群拓展小微企业批量授信。

  在上海银行,这样的小微企业批量化服务,已建立“一圈一链”小微企业批量服务平台40余个。通过这样的“”和“”,可以聚沙成塔,企业共享信心、共担风险、共同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