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授牌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
新闻中心讯 12月30日,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工作站授牌仪式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举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向“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工作站”、“复旦大学基础医学实践工作站”等全市首批25个实践工作站授牌。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平、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干频出席授牌仪式并讲话。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袁正宏致欢迎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工作站首批专家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教授闻玉梅寄语与会青少年,要主动参与科学创新、培育科学创新兴趣、享受科学创新快乐。同时,在科学创新的过程中,要学会“观察、思考、发现、发明”,尤其是要发扬团队合作、协同创新的精神。闻玉梅院士还殷切期望,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工作站能够成为培育“小小科学家”、“小小院士”的“摇篮”。
据了解,为给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储备人才,深入推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大力推进青少年科学普及的基础上,结合上海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实际情况,自2016年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实施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建设,通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社区等多方资源,校内外联合,跨界别联动,培育学生创新精神,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夯实学生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创新行动。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工作站”依托复旦大学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和科研资源,通过生动的实验来展示计算机学科基本概念及其最新科研与应用进展,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对当下与未来生活的重要影响,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该实践工作站设立了自动演示、人机交互、媒体生活、基础理论、网络技术等一系列实验课程,兼顾科普与青少年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任务,提供日常参观、展览的接待,与所辖实践点合作培养计算机人才。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实践工作站”依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雄厚师资和学科优势,特别是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教学场地、设备等各种教学资源,开展一系列科学创新活动。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中心实验室实行预约登记制度,为学生“实验-实践-实训”和“科研素养、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培养提供开放基地。在实践工作站内设立科研实践教学中心,组建实力雄厚的师资团队以及依托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的专家组。
在授牌仪式现场,复旦大学医学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复旦大学基础医学实践工作站”站长钱睿哲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复旦大学基础医学实践工作站”将给中学生开设《生物医学综合素养》基础课程,组织中学生开展科学创新小课题研究,安排中学生参加讲座、研讨、实践参观,并体验开题报告、实践研究、结题展示、在线课程学习、虚拟实验等。钱睿哲教授强调,“复旦大学基础医学实践工作站”还将对中学生实行形成性评价考核模式,注重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升他们医学科学研究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结合复旦大学医科新一轮发展和明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建院9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将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完善运行机制、整合各方资源,真正为培育中学生创新精神“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