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 中外专家浦江论坛上热议实现稳增长新模式
“中国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到底是多少?”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10月27日在2015浦江创新论坛上抛出一道“题”:按经济学家使用的首条公式——“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适龄劳动人口增长率=潜在经济增速”,前者已从过去的两位数降至7%,后者更已呈现负增长之势。
“7%+0%=7%”,成了中国经济“保七”的新常态,于是中外各路专家热议如何保住持续稳定增长,不致于落入经济发展陷阱。
投资与出口之后,靠“创新马车”
经济专家介绍,计算潜在经济增速还有一套公式:用“投资率”除以“资本生产率”。在中国,投资率高达45%,居世界第一;而“资本生产率”即单位资本创造的产出,或者说一个单位的产出需要多少资本,在中国每个单位产出需要六个单位以上的资本,高于世界水平一倍,而且还在上升。那么,45%除以一个大于6的数字,得到的结果还是7%。
以往以投资拉动、以出口拉动,不再是驱动中国经济的“双驾马车”。余永定表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放缓,主要是科技进步的速度不够。寻找经济新增长点,唯有依靠科技创新创业这驾“大马车”。
中国的经济大马车,到了必须换挡位换动力的时候。这也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华都商学院院长菲尔普斯的认同,他表示,中国若想躲避或把自己拉出“中等收入陷阱”,就需要建立一种以“现代化创新”为主导的国家经济。他认为,若中国8亿劳动力人口都将精力放在传统生产上,造成的经济后果是不可想象的;而只要其中一半人口花很多时间从事创新活动,发挥出来自基层民众的创造力,就能带来大创新和大繁荣。
“北斗放牛”到“牛联网”都创新
创新之力,其实无处不在、人人可为。论坛主旨演讲中,科技部部长万钢说了一件“北斗放牛”的事。作为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自从几个月前开放应用以来,已广泛应用于测绘、城建、旅游等领域,全国有200多个依托这一技术的车载导航产品进入市场,已有5万多艘船舶搭载系统。在内蒙古,牧民们给牛带上可识别导航信息的项圈,这样牛每天吃什么草、吃草有没有跑过地界等,全都一手掌握。牧民一旦发现牛跑过了界,立刻能操控无人机升空把牛赶回来。
巧的是,犹太裔的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丹尼·雅明也透露,以色列甚至已经使用“牛联网”,让每头牛都能接入物联网,不仅可以像人类那样计算“走了多少步、多少快”,还能计算出什么时间喂食、挤奶最佳。可以说,国家无处不创新,创新已经渗透于最基础的第一产业,包括千万年来最为原始的畜牧业。
而从创新活动的人群覆盖面来说,创新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提高普及率,包括中国国企在内的众多企业开始更多从“产品制造者”转型为“创客制造者”。
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程惊雷认为,目前国内真正缺乏的是前瞻性技术,解决方法则可采用众包模式。比如,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机器人、3D打印、先进材料等12项前沿技术中,有9项与汽车行业相关。对此,上汽集团将技术创新“众包”出去,给中小企业,甚至是大学生等社会人士,发动众人智慧来解答难题,成立专项基金予以奖励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