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集聚效应悄然显现 许单单:年内到上海开分店

16.06.2015  10:30

  “今年年内,我们要在上海开一家3W咖啡。”3W咖啡创始人许单单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其实早在2013年,3W咖啡就想在上海开分店,当时许单单坐着大众点评网副总裁姜跃平的车跑过上海的几个区。但由于当时上海的创业者太分散,最终没开起来。不过今年,上海的创业环境与2年前已经迥异,3W咖啡终于在上海要开起来了。

   创始人不谈过去谈未来

  此前李克强总理到中关村创业大街喝了一杯3W咖啡,许单单瞬间成为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关于许单单的履历,出现了两种版本,公开报道是许单单2007年北京大学毕业,被腾讯战略研究部录用,之后去平安证券、华夏基金上过班,2011年12月,在美国红杉基金任职,年薪相当于400万人民币,2012年2月回国创业。但也有人质疑称,许单单在腾讯因工作业绩被打“C”而被迫辞职,到美国红杉基金上班工资没那么高……

  对于种种不同声音,许单单不愿多谈。他只是淡淡地说,创业这几年,自己变化最多的是:踏实了,公司每到一个规模就面临一个问题,要一步一个台阶地走。过去几年,许单单参加了中欧商学院的课程、联想之星的课程等,“公司发展太快,CEO不能一直呆在公司里,要多出来交流学习。

   大咖走“后门”当股东

  作为第一家众筹的咖啡馆,3W咖啡让人眼红的可能是大咖股东们的背书,去哪儿的庄辰超、红杉资本的沈南鹏、IDG的熊晓鸽、真格基金的徐小平……这些业内大佬,当年都出三五万元资金。100多个股东的照片就贴在3W咖啡中关村创业店的一面墙上。

  “徐小平是主动找到我们的,当时他管朋友要了我的电话,打给我说:‘听说你们开咖啡馆,希望你让我做股东,我会给你们帮助的。’”当时,众筹股东的日期已截止,徐小平算是“走后门”才进入股东名单的。

  就股东构成而言,3W咖啡不是纯粹的“北京种”,其在上海有30多个股东,包括大众点评的CEO张涛、副总裁姜跃平和龚世海、Media V创始人杨炯伟、淘米网的创始人汪海滨、UCloud创始人季昕华、巨人网络总裁纪学锋,以及启明创投的甘剑平等。许单单说,当时跟这些互联网业界人说是要在上海开一个3W咖啡馆,建一个交流的地方,大家就纷纷投了一点钱,三五万元。

  “2011年-2013年,3W在上海开过几次股东会,大家都关心上海3W咖啡什么时候开,3年过去了、4年过去了,一直没开出来。”许单单说,一方面是选址难,如果选在张江,则五角场、漕河泾的创业者很难覆盖;另一方面,公司团队不想3W咖啡跑太快,希望做一个成功一个。

   最困难时被断水断电

  尽管有大咖背书,创业仍然不易。“很多人以为开咖啡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3年前创业咖啡馆最火的时候,全国有两三百家,如今百分之八九十都已倒闭。”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开始大家都太小看这件事情了。在许单单看来,传统的咖啡馆中,只有星巴克一家开得好;而做创业咖啡,一杯咖啡二三十元,坐上一天,这一天的电费、上网费、租金费,是一杯咖啡覆盖不了的成本,“这是亏本生意。

  3W咖啡2011年亏损,2012年快活不下去了,“一家店一年亏损上百万元,付不起房租,被断水断电。”许单单说,所幸有中关村管委会的一笔“救命款”,“政府出了40万元,让咖啡馆活过来了。”当时按国家规定,800平方米才能定义是孵化器,而3W咖啡只有200平米,中关村管委会就申请了新型孵化器,是中关村批准的8个新型孵化器之一(其它有车库、36氪等),3W咖啡在死亡线上转了一圈,终于恢复元气,并逐步形成了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小生态。

   撑下去不只是靠钱

  对许单单而言,开咖啡馆,让创业者有一个落脚的地方,这是初衷。支撑许单单一路走过来的不仅是钱,还有一种氛围。“2011年3W 咖啡成立了一个专家俱乐部,里面很多是互联网公司的总监,有四五十人,经常聚在一起聊天。2013年有一半人辞去工作选择创业,到现在这个俱乐部有80%的人创业了,这就是氛围感染的力量。

  记者曾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的3W咖啡坐过一个上午,早上8点多就有一些创业者陆续来到这里,打开电脑,点上一杯咖啡,几个人坐在一起开起了小会。到下午,咖啡店几乎坐满了人,让人想起大学考研去图书管或自习教室占位的情景。在3W咖啡二楼各个以“IPO”、“天使”命名的会议室中,通常都是全天爆满,场地预约至少要提前一个礼拜。

  “三四年前,创业氛围没有现在这么浓厚。如果说3W咖啡对创业有一点贡献的话,那就是在中关村培育了一种创业文化。”许单单说。

   小咖啡转型大集团

  “生意就是生意,创业咖啡不是幌子,不能说咖啡不重要,创业才重要。如果咖啡不重要,持续亏损的话,整个事情就做不下去了。”虽然有周围的创业精神支撑、政府资金支持,但3W咖啡的亏损状况没有因此改变。

  为了能活下去,3W咖啡开始转型,围绕互联网创业人群,向其他业务板块扩展,比如创立招聘网站拉勾网、3W基金、3W孵化器等等,小小咖啡馆变成了一个拥有400多名员工的3W集团。“这是一个体系,咖啡亏钱,那就必须要救它。”而作为一个集团,3W咖啡也获得资本的青睐,此前京东集团就投资了数千万元。

  对于发家之本的咖啡,许单单进行越来越专业化的运营。如咖啡的出品总监是猫屎咖啡的联合创始人,餐饮总监是在深圳一五星酒店做了20年的厨师长,咖啡店CEO 是在百度腾讯等做了13年市场的老互联网人。“3W咖啡中关村店周围500米有30多家咖啡店,3W 咖啡是生意最好的一家。

   年内到上海开分店

  不管外界如何质疑上海创业氛围,许单单仍然决定,在推迟了两三年之后,3W咖啡今年年内一定要在上海开出来。

  当然,选址仍是个麻烦的问题。张江有IC咖啡,五角场有IPO Club,3W咖啡的品牌效应能否在上海发酵,形成聚集效应,这是一个挑战。拉勾网的一个数据也显示,在北京,在拉勾上找工作的人平均每人投14个简历,而上海平均只投7个简历。对于这样的数据,许单单的解释是:相比北京而言,上海几十万互联网从业者更谨慎。

  值得庆幸的是,上海的集聚效应已悄然显现。深圳的智能硬件厂商亿觅创始人谭健荣就告诉记者,明年将在上海开设办公室,成为专门针对工业设计师启动的MC硬件加速器,由此吸引上海乃至全国的设计师到自己的平台上创业。

  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上海的创业氛围:这是一块被低估的土地,一些创业公司因为上海的市场优势和政策优势,慢慢聚集到上海,这个过程在最近两年有可能加速,让低估的部分回到合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