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头版]全市毕业生自主创业者逾三成毕业于东华大学,汇聚新老校区周边渐呈趋势

19.05.2015  12:07
  这些天,韩笑出现在刚刚挂牌成立的东华大学众创空间。这个校园“智慧车间”提供3D打印机、数控机床、智能切割机等硬件资源,成为沪上首个高校众创空间。众创空间正辐射松江大学园区7所高校,并考虑面向社会设立开放日。
  韩笑来自机械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这个大三学生从大二起就踏上了创客之路。她和同学联手设计寝室文化产品,还开设了“创客咖啡”。“把设计理念变成产品直至批量生产,团队创业的路并不平坦,所幸可以背靠学校这棵大树。”她是个蛮典型的东华学生,兼有创意与科技含量。去年,上海市共有545名毕业生领取自主创业证,其中东华毕业生164人,占比超过30%,居各校之首。其中,创意创业与科技创业正是两大热门题材。有意思的是,这些“创业帮”还比较乐于聚在东华两大校区的“大树”下。

  因地制宜“”出特色

  世界上,没有一家设计名校不在都市,因为都市环境适合产生创意。东华大学老校区位于延安路高架和中山西路内环高架相交处,西侧与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比邻而居。这里既有商贸环境,又近交通枢纽,合适学校发挥设计强项,集聚时尚创意产业。
  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表示,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产业布局,东华正打造以“纺织”为体,“材料”“设计”为翼的“一体两翼”学科特色新格局,“在创新创业上,我们不能重复别人的故事,只有结合自己的特色,才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如今,东华“分身两地”,拥有延安路校区和松江校区。在学校搬迁确定校区分工时,就没有按年级、学段等传统方式“横切”,而是按学科分布和发展规律进行“纵切”——服装设计等少数学科保留在延安路校区,而以“大纺织”学科为特色的工科则在松江大学城集群。
  如此一来,因地制宜,“延安路创意”加上“松江城科技”,各自与周边联动、协同、共生。
  大学本应没有围墙,只有“破墙开店”,才能创新突围。事实上,今年东华大学拟与上海市科委、市教委以及“新车间”等创业服务机构合作,在两个校区都建立大学生众创空间。
  延安路校区中山西路一侧,学校专门划拨一幢面积2094平方米的独立楼宇,建起一站式“创业楼”,具有创业咖啡、创业苗圃、创新创业展示和创业实践孵化等多重功能。这栋楼以创意设计为主要特色,目前正在整体装修,计划今秋新学期投入使用。作为上海市文化创意大学生孵化基地的载体之一,这里将成为汇集大量品牌工作室的开放空间。
  而松江版块,则按科技创业主题来开展。新启用的工程化众创空间,跨越了纺织、材料、机械、信息等学科,可通过局域网上的“云桌面”,将常用设计工具、计算资源、素材资源等开放供给在读生、留学生甚至社会人士。蒋昌俊说,不仅如此,他们还希望与各具特色的松江七校协作。“因为创业不仅需要科技种子,还需要法律种子、商务种子,甚至需要对外交流……而华政、外贸、上外等学校均有学科优势,可以强强联手,带动大学城创业。

  缺了“头脑”产业“空心

  上个月,“2015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时尚论坛暨环东华时尚周”刚刚落幕。其实,这个拥有10多年历史的时尚周,4年前还叫“东华时尚周”。加上这一个“”字,不止扩大了外延,更多了些内涵。
  如今,“环东华时尚周”的多项展演和论坛活动,有时还从东华大学本部移师至虹桥开发区的上海世贸商城等处。这片创新创业地带,正是东华大学与长宁区共建的“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
  纽约的自然休闲,米兰的新奇实用,伦敦的前卫先锋,巴黎的奢华浪漫,四大时尚之都每年两次发布流行趋势。反观国内,大多数时尚品牌的流行趋势研发薄弱,往往需要购买趋势手册、网站资讯,或寻求流行预测机构的帮助。然而,由于最具影响力的潮流信息大多来自欧美,又难与中国市场“水土相融”。
  若缺了“头脑”,产业便成“空心”。作为世界最佳设计学院之一,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国际著名设计院校正与东华大学合办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爱丁堡大学副校长克里斯多福·布里渥教授认为,只有超越简单服装生产的前期研究,才意味着一座“设计之都”的真正崛起。
  在今年时尚周上,新鲜出版的《流行上海——2016/2017秋冬海派时尚流行趋势》,成为海内外圈内人士竞相参阅研读的时尚指针。《流行上海》是“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创新的成果,东华为此组建了文化、男装、女装、鞋履、箱包、图形和面料流行趋势等团队,每个组均由相关学科的领军人物负责,包括教授专家、全国十佳设计师及企业设计总监代表等,团队成员总数近百人。
  在此基础上,东华大学“海派时尚设计及价值创造知识服务中心”近期也通过筹建验收,正式成为“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之一。东华大学党委书记朱民表示,在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东华期望为本土时尚创意产业发展搭建人力资源保障、“政产学研用”及国际资源协同创新的新平台,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深度融合,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城市发展。

  校友“团聚”两翼齐飞

  在时尚创意产业的上游,谁来扛旗,谁来抱团?一些圈内企业在东华周边“定居”,设计专业师生便捷地与企业结成合作伙伴,贴近市场环境;同时,企业也能以最快速度从师生中汲取设计创意,开发时装新品。
  这些人中,不乏东华校友。牛冬梅,是原中国纺大、现东华大学的纺织品设计专业毕业生。如今她成为上海纳薇服装设计公司总经理,也是纳薇与this两个女装品牌的创始人。牛冬梅的企业就与母校为邻,并一直与学校保持合作。“纳薇·东华杯”全国大学生立体剪裁比赛、“26度青春”毕业作品秀、中小学校服比赛……牛冬梅希望利用比赛和展出的实战机会,提升服装专业学生的市场能力。
  这种来自同一母体的校企互动,也确实吸收到企业最稀缺的专业人才。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陈美玲,离校仅仅5年,就已成为纳薇的设计总监。在环东华时尚周的舞台上,她也曾带来一场盛大的个人作品发布会。
  理念设计—作品设计—产品设计,“环东华”生态圈不断延展。从延安路到松江城,从创意类的软件到科技类的硬件,创新创业正“两翼齐飞”。
  连续两年间,在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专项评审中,东华学子在202个专项中拿到25个项目,立项资助数居上海高校之首。同样,上海市“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5年共资助65个项目,东华学子获资助12项,也位居首位。大学生们,正在越来越多地按“环大学”的方式“团聚”。

(来源:解放日报头版2条    2015年05月19日  记者:徐瑞哲  通讯员:邱登梅、向娟、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