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海大学生登记创业者为800多人 数十人成功申请休学创业
去年,上海大学生登记创业者为800多人,其中数十人成功申请休学创业,还有不少人跃跃欲试。在教育部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点中,“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又被列为六大事项之首。
“休学创业”新政导向如何准确解读?记者就此专访了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学生处副处长李长治。
解放周一:有人说,从国家到地方都在鼓励休学创业,是这样吗?
李长治:只能这样说,我们鼓励创业,但不是鼓励休学。高校的本业是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大学生创业者也是各类人才之一,在校期间创业需要有一套机制来保障。随着大学生创业群体越来越大,高校有责任将有志于此的人从现行教育制度下“解放”出来。
毕竟,无论是集中攻关还是商业拓展阶段,创业大学生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可能影响到正常学业。更重要的是,创业过程中的商业机会具有时效性,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必须抓住。
解放周一:据我所知,像“饿了么”网络订餐平台创始人张旭豪,曾经也在创业中申请休学,并得到母校上海交大批准。那么,休学创业一直存在可行性,是吗?
李长治:事实上,教育部一直将“最大修业期限”的设置权限下放给高校,也就是由高校确定本校学生最多应在几年内修完学分、完成学业。通常,对于本科生,这个期限在6年内。那么,若学生申请休学一到两年,他们还是有机会在传统的4年本科学制中修完学业; 若休学期再延长,如期毕业就可能受到影响。当然,延长最大修业期限,给学生更多自主弹性,是一种趋势。
解放周一:那么,休学创业可以得到什么创业扶持吗?
李长治:按照制度设计,休学创业与毕业5年之内的大学生创业享受同样的政策优惠,包括科研、资金、场地等资源配置等。由于创业学生的生活空间与创业空间往往一致、休息时间与工作时间也往往连续,所以我们鼓励高校不是让休学创业学生完全离开母体、进入社会,而是也做好一些基础服务,比如继续提供住宿条件,并缴纳医保基金等。这样解决其后顾之忧,有助于降低学生创业成本。
解放周一:创业者往往有执着的一面,也有灵活的一面,显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尤其是休学创业,对吧?
李长治:创业有风险,休学创业也有风险。这是慎重之事,应当尊重规律。从创业者性格、项目成熟度到介入某个行业的时点,都可能成为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据我们调研,在沪大学生中,曾有50%的人有创业想法,有5%的人有创业实践,但最终只有0.5%的人成立法人主体,真正走上创业之路。可以说,尽管没有统计学意义,但适合创业者在整个人群中存在一个比例。
去年,上海大学生登记创业者为800多人,其中正式成功申请休学的创业者仅数十人,现实中更多学子是边学习边创业的。
解放周一: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达749万人,人数再创新高。休学创业或者说最终成功创业,对整个社会的意义何在?主要是以创业带动就业,还是其他什么呢?
李长治:就创业者本身而言,他解决了自身就业问题。不过,大学生创业之初多为小微企业,从促进就业角度来讲,这并不是主要方面。我个人认为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大学生作为拥有创新活力的主体人群,能够释放并激活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动力。
事实上,创业也分为生存型创业与价值型创业。沪上大学生创业更多是价值型创业,不是简单复制成熟的商业模式,而是提供各种创新服务和产品,在总体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