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民:如何应对城市突发灾难?
编者按:天津爆炸事件发生后,牵动着同济师生的心,在哀悼逝者和为伤病员祈福的同时,我们更希望用专业知识避免类似的惨剧再度发生。日前,我校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谈了他对城市突发灾难事件医疗救治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给读者们有所启迪。
天津爆炸案突发,将城市安全再一次提到显性话题。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中民接受采访,谈了他对城市安全的认识与建议。
问题一:请您谈谈这次天津爆炸事件对我们的启示?
刘中民: 天津爆炸事故再一次为城市安全敲响警钟。经济快速发展,为城市管理与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落实都提出了严峻考验,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难、甚至恐怖袭击,都会给城市人身财产安全都带来巨大损失,也引发国际、国内高度关注。
灾难事件的医疗救治,与常规医疗完全不同,突出表现在:时间紧迫、治疗地点、治疗设备都与院内救治差别巨大。如院内基本是1对1的治疗,而在灾难现场,1个医生要面对批量伤员,即使大批伤员转运到了医院急诊科,急诊也不一定能有救治批量伤员的物资贮备。如这次天津爆炸案的救治,我在媒体上看到说,有些医院麻醉药短缺,证明医院对批量伤员救治贮备不足。这就对医院、医务系统应对灾难救治提出要求,因为灾难救治的日常管理、医疗次序,都属于非常规医疗,平常做好批量伤员的救治准备,医院要有预案、有流程、有训练,以下这些工作应在平时就要打好基础。
l 医院要有能力及时动员、召集大批医务人员用最快速度到达医院。不仅如此,平时要做好抢救批量灾难伤员的预案及抢救流程,否则,医护人员即使全部来到医院,也是一团乱,不知怎样配合抢救。
l 医护人员要具备拣伤分类的基本技能。首先救治伤势最重的伤员,并按照批量伤员的救治流程,科学施救。
l 如果有条件,每个城市中都应该专门设置备灾医院,或者在每家医院中留出一定的备灾空间:分出绿、黄、红、黑区,分类救治,也有利于短期内集中有效的资源。
l 分类治疗:尤其这次天津爆炸案,对于腐蚀性烧伤,要做好创面冲洗,火的烧伤与化学品爆炸后溅到皮肤上的烧伤,抢救治疗方案是不同的。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烧伤伤员一定要在现场进行气管插管,再进行转运,否则转运过程中,伤员很可能不是死于创伤而是死于气道烧伤。
l 对于伤员的全身评估极其重要。伤情是在内脏、头颅、还是肌肉损伤的治疗方式当然不同。科学评估后,这样专科医生才可以跟得上。
l 医院要有足够的血浆代用品,烧伤带来结皮肤病表面缔组织损伤和体液大量丧失,必须用血液等进行复苏治疗。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科学评估,有序救治,急中力量,重要救治,关键是组织。
l 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救治。最靠近事故发生现场的医院不一定是最有救治能力或力量的医院,要及时召集外院或全市、全国专家进行救治,要召集各院专家,最好做到伤员不动、医生动,先稳定生命体征,再考虑二次转运。一家医院的救治能力是有限的,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
l 伤员救治不能光靠医院,政府的指挥管理非常重要。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相关部门、调动有效资源、甚至要保持道路通畅尤其是120急救车辆的通畅,给灾难现场伤员转运留下 空间,都至关重要。
l 心理救援问题:不止是对伤员的心理救治,还有伤员家属、目击者、施救者,甚至是现场组织救援的政府官员,对他们进行心理治疗与干预,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汶川地震后两三年,还有伤者或其家属自杀的事件发生。
l 治疗的同时要考虑康复。第一时间当然是救命,先保证伤员活下来。为了救命,可能会导致日后残疾,甚至是抢救不当的后遗症。所以灾难救治不是即刻的问题,有准备、有预案、有流程、有训练、有物资储备,必须科学有序的进行拣伤分类、重点救治,包括心理干预及康复。
问题二:对于烧伤、爆炸伤治疗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刘中民: 以天津爆炸事故伤员为例,损伤是多方面、复合性的。有高温损伤、烧伤、创伤,创伤又包括颅脑、脊柱、胸腔、四肢肌肉、骨骼……等损伤,带来人体各个系统的损伤。
l 灾难现场与医院内救治完全不同,现场救治仪器短缺、救治人员也可能经验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伤员的后续救治。
l 对伤情快速、正确判断。再强调,现场是救命的,不是治病的。是先进行气管插管还是先进行开放性损伤、烧伤、胸腔、颅脑伤的抢救?救治顺序直接导致伤员能否活下来。
l 如果伤员失血过多,或者心脏损伤,或者呼吸心跳不行了,血压很低,首先进行心肺复苏。
l 对于暴露器官的救治:如开放性骨折等,要马上封闭创口。举个例子,如果腹部开放性损伤,又没有救治条件,可以现场找一个干净的脸盆扎上去嘞紧,保证器官不遗失。如果是脊柱损伤,现场救援人员可以用硬件门板将伤员固定住,整体移动,万不可乱抬乱搬,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对于其他的伤口,止血、固定、包扎,灾难现场的木板、木棍,都可以临时作为夹板、支具来使用。
l 对于创面:可以用干净的被单将创面裹起来,再送医院。
l 到了医院,其实还是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救治,不过条件更完备了。可以进行全身检查,分出轻重缓急,再进行处理。因为现场的伤情可能包括:烧伤、砸伤等各种创伤,整体救治、全身伤情判断很重要。我们有创伤评分标准,对于具体伤员,根据伤情不同,救治顺序不同。总体原则,还是先首先保持生命体征稳定、抢救最致命部位。当然,抗休克、搞感染、全身营养支持同步进行,这些大医院ICU的医生都非常有经验。接着是损伤控制治疗(damage control),接下来才是第二次、第三次手术、早期康复治疗、心理治疗。
问题三:伤员转运分流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刘中民: 事故发生后,伤员一般情况会被聚集在离现场最近的医院,这种情况多见但并非最有利于抢救。
l 现场指挥的重要性。灾难现场的指挥,应该熟悉全市的医疗资源分布。有时多花10分钟的路程,却能送到有条件救治的医院,从而大大提高抢救的存活率。所以有效分流伤员太重要了。
l 如果批量伤员已经集中到了某家医院,那么就要马上调集全市甚至全国专家,先稳住生命,再进行二次分流病人。
l 接纳批量伤员的医院要及时向外发布信息,申请资源,绝不能全靠自己医院力量救治。
l 总之,及时调集力量支援医院、及时分流伤员、后续伤员不要持续集中,在这三个环节中,政府的统一指挥非常重要。指挥者根据获得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科学评估,而不能仅仅根据伤员人数调集资源。灾难救援的普遍规律是:先救出来的往往是轻伤员,后面救出来的人伤势才更加严重。而轻伤员聚集的医院并不一定需要大量血浆。所以,政府科学评估、现场调度、集中资源更重要。
(采访整理: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