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bustion and Flame刊发资环学院教师的研究成果
最近,燃烧领域的最顶级期刊Combustion and Flame 发表了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的研究成果“On the dynamic detonation parameters in acetylene-oxygen mixtures with varying amount of argon dilution”(Combust. Flame. 161:1390-7, http://dx.doi.org/10.1016/j.combustflame.2013.11.016 ),该文是由青年教师张博与北京理工大学、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康考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研究人员共同完成。
研究建立了直接起爆形成爆轰临界能量的测试方法,解决了长期以来无法准确测量直接起爆临界能量的难题,并提出了一种可燃气体爆轰波传播临界直径实验测量的新方法,该方法能用于更准确判断可燃气体爆轰敏感性。
图片说明:测量爆轰临界能量及临界直径的设备及结果
同时,在修光利教授指导下,关于可燃混合气体爆炸特性、多相介质爆轰特征方面的系列研究成果(Fuel. 140:73-80; Fuel.124:125-32; Fuel. 117:294-308;Fuel.113: 331-9;Fuel. 107:400-8)也在Fuel期刊上连续发表。
爆轰是一种前导冲击波和化学反应强耦合传播的现象,以每秒千米以上的超音速在未反应介质中传播。爆轰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弱点火形成层流火焰,并最终过渡到稳定爆轰,即爆燃转爆轰 (deflagration-to-detonationTransition, DDT);另一种方式是借助足够强的点火源产生爆炸波而瞬间形成爆轰。通过对气相爆轰物理的研究,为煤矿瓦斯爆炸、化工厂可燃气体泄漏、爆炸事故中如何防止爆轰波的形成或弱化已经形成的爆轰波提供依据,达到防止发生严重爆炸灾害的目的;另一方面,基于爆轰燃烧的热力推进特性,可研制爆轰推进动力装置,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系列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助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中石化项目、华东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开放基金等的资助。